4月25、26日,德國“尼可和領航者們”劇團與施韋青根音樂節聯合制作的音樂戲劇《關于謊言的全部真相》將在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舉行亞洲首演,這部融合音樂、舞蹈、戲劇、視覺藝術、舞臺技術的新作在亞洲僅設上海一站。
《關于謊言的全部真相》是上海音樂廳“數字繆斯——2025音樂科技融創節”的特別呈現之作,作品應用古老的科學原理和最新的人工智能,結合跨越500年的音樂,從巴洛克到約翰·列儂,向觀眾呈現生活中的謊言與真相。
新技術如何與表演藝術融合,改變舞臺上的呈現方式,改變觀眾眼中的藝術世界,推動劇場藝術生態的變化,是當下演藝行業關注的熱點。第一財經對話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談了談老牌劇場如何策劃音樂科技融創節,怎樣為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
創新劇目亞洲首演僅上海一站
德國“尼可和領航者們”劇團于1998年在“包豪斯之城”德紹成立,1999年起作為柏林索菲恩劇院的“駐院藝術家”,開始創作“人物畫像”系列作品,特點是強烈的視覺風格和獨特的敘事手法。他們以舒伯特、亨德爾、巴赫、羅西尼、馬勒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和當代音樂為主題進行創排,是歐洲最重要的音樂戲劇團隊之一。2022年首演的增強現實舞蹈表演《你必須渲染你的人生!》,開拓了該團在數字化創作方面的經驗。他們已在世界各地超過60個城市進行了360多場演出。
去年的第一屆“數字繆斯——音樂科技融創節”上,“尼可和領航者們”劇團就為上海觀眾帶來了《寂靜之聲》《力量與自由》,重新定義了觀眾腦海中的古典音樂大師貝多芬與舒伯特。
去年和劇團開啟合作之前,方靚去現場觀看了排練。她告訴記者,在現場會有一些打破認知的發現,“他們的演出不需要太復雜的舞美,可以看到技術與力量的結合,實時生成具有想象力的藝術空間,這啟示了我們技術會給藝術帶來的一些未來可能性”。
“我們還發現,這個團隊在演出中用到的很多東西都是自己研發的。創作人員、技術人員在團隊內已經一體化了,這樣既有利于磨合,也能減少成本,是很新的一種趨勢。我相信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小團體,集創作、技術、藝術于一身,創造出很多好作品。讓好的藝術家能夠被看見,也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方靚說。
今年的演出仍由劇團創辦人之一尼科拉·胡姆佩爾執導并擔任服裝設計,另一位創辦人奧利弗·普羅斯克負責舞臺技術,有兩位歌手、兩位演員、兩位舞者和五位音樂家參與。無論巴赫、肖邦還是萊昂納德·科恩、約翰·列儂的音樂,都融會在舞臺視覺當中。
舞臺視覺中的“謊言幻想”源自一種老派科技“佩珀爾幻象”。1862年,約翰·亨利·佩珀爾發明這種幻象技術,通過巧妙放置一面半透明的鏡子,反射人躺在地面上的姿態,呈現出仿佛在空間中自由飄浮的效果,還能與鏡子后面的人互動。“佩珀爾幻象”將在舞臺上與視頻投影技術巧妙結合,拓展舞蹈與表演,沖擊觀眾內心的情感世界。
現場演奏的魅力不會被AI取代
作為全國第一座專業音樂廳,95歲“高齡”的上海音樂廳,一直在思考演出怎樣更有趣,進而持續吸引觀眾。
上月,第二屆“數字繆斯——2025音樂科技融創節”開幕,今年策劃了包括工作坊、展演、展覽、特別呈現等板塊的豐富內容,為積極從事科技 藝術創作實踐的年輕藝術家搭建平臺,也為觀眾帶來國內外最新潮、最好玩的演出與活動。
最受歡迎的是4場工作坊,30元一張的門票很快售罄。觀眾在藝術家的引導下,嘗試編程、AI作曲、聲音感知肢體互動等。觀眾在現場使用發聲材料,用觸發敲擊、摩擦、揉捏物體發聲、身體打擊樂等方式,制造環境聲音片段,共創聲景作品。視覺藝術家講解AIGC如何改變舞臺上的視覺呈現,學者介紹從磁帶錄音機到腦機接口的“新樂器”進化帶來怎樣的新聲音。
在AI的幫助下,每個人都可以作曲,那么音樂家將會如何演奏?視覺藝術家王萌和古箏、電子樂演奏家于淼在上海音樂廳演出現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場演奏的感染力是AI沒法取代的”。于淼使用兩臺音高不同的古箏,加上電子樂和即興演奏,與于淼使用算法智能生成的音軌和環境影響對沖,展示和諧、意外、崩壞的不同氛圍。
他們的表演多選在美術館、小劇場、俱樂部、音樂節等場館,2024年在歐洲完成了近兩個月的10場巡演。“王萌 于淼”組合的“未來詩——古箏×AI視聽音樂會”是本屆融創節展演板塊的4臺展演之一,它由4位行業專家從122項應征作品中遴選出來。普利策音樂獎得主杜韻認為,這場音樂會“松弛、舒適、靈動,介于很多流派之間。視覺非常大氣,且融合很多視覺藝術的概念,做到了很好的跨界”。
4月4日起,在上海音樂廳四樓樂∞空間開幕的“時空榫卯——從北魏到未來數字影像與聲音交互展”,以中國古典建筑藝術的視覺呈現為中心,呈現了《通天塔》《“巴洛克式”觀音兜?》等5個裝置作品,一批新媒體藝術家把他們對傳統文化、身體感知和音樂創意的理解帶到了現場,使展覽成為發現更多可能性的實驗室。
方靚告訴記者,這場展覽是上海音樂廳嘗試VR大空間文旅創新的一步,通過融創節的平臺引入新項目,不僅能激活上海音樂廳四樓樂∞空間這處新改造完成的多功能場地,還能豐富游客到訪上海音樂廳時的體驗。“我們要用不同的內容,來為觀演人群設計體驗方式。比如觀眾覺得展覽中的傳統文化很有新意,也可以晚上再來看一場上海民族樂團的駐演項目‘海上生民樂’。”
(上海音樂廳供圖)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