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的歷史太悠久了,所有的故事類型大家都看過了,現在想做新的嘗試,找到新的故事結構,塑造大家從未見過的喜劇人物,簡直是比登天還難。”第二屆澳門國際喜劇節發起人沈騰近日說道。
喜劇行業渴望新鮮血液,更渴望好故事。基于這樣的考量,本屆澳門國際喜劇節增設創投單元,區別于以往影視文娛領域的創投會,它將核心放在編劇身上。自去年11月向全球發出征集令后,創投單元收到超300部原創舞臺劇作品投遞,進入展演環節的六組劇目主創背景各不相同,他們有的是行業資深編劇,有的是初出茅廬的新人;有的以喜劇為業,有的還在求學,最終入圍靠的都是具有原創性的好故事。
第二屆澳門國際喜劇節主辦方代表、主策劃人程樂兒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發現好項目遠遠不夠,“有太多項目走過了無數創投會,但是最后沒有被‘生’出來。項目落地這件事,對年輕人來說才有意義”。
因此,區別于導演等主創進行口頭闡述來征服評審的創投會形式,澳門國際喜劇節的創投單元采用的是舞臺劇片段展演。主辦方為編劇尋找成熟的導演和演員,以共創的形式,將文字轉化為可以登臺演出的舞臺劇片段,并搭配相應舞美,讓劇目呈現更具觀賞性。在程樂兒看來,舞臺劇形式天然適合新人,“它是活的,可以試錯。影視作品拍出來就定型了,而舞臺劇在演出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打磨、修改、碰撞和進化”。
4月11日,“創投風云劇會”即創投劇目展演現場,位于橫琴文化藝術中心的開心麻花劇場被此起彼伏的笑聲填滿。盡管每支劇目僅有10分鐘展示,但它們的呈現皆接近成熟劇目所需的一切要素:道具、燈光、音樂、音效一應俱全。臺上的演員不斷拋出包袱逗樂觀眾,被現場魅力所感染的觀眾以最大的熱情和掌聲支持演出。創投單元發起人沈騰、馬麗和決策人馮小剛、徐崢則從不同角度為作品提供專業建議。
程樂兒告訴第一財經,創投單元展演只是開始,這些作品未來皆有孵化成為完整劇目的可能,他們會跟蹤入圍項目的后續進展,為項目孵化落地提供支持,其中的一些作品有望明年或后年在喜劇節的舞臺上舉辦首演,見更多觀眾,見更大的市場。
喜劇的內核是平凡
入圍創投風云劇會的六部作品形式多元,包括傳統話劇、沉浸式戲劇、音樂劇、素描喜劇(sketch)等,涵蓋懸疑、家庭、都市、犯罪、奇幻等類型。其中,素描喜劇《我是你爸爸》獲得了“最佳孵化獎”和本屆創投最高獎項“最佳故事獎”。
《我是你爸爸》講述了一個“父子互選”的奇幻故事,前半程拋出密集的包袱引發全場爆笑,后半程則叫人笑著流淚。編劇紀云說,故事的靈感來自他的父親,“小時候覺得父親無所不能,成長的過程中,態度會發生變化,覺得這個人怎么這么市儈。我總是對自己說,絕不能活成他的樣子”。
2019年,紀云的父親離開了,整理遺物的時候,他發現了一本日記,里面記錄了父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的開心、失落、迷茫,理想主義的沖勁”。這讓紀云意識到,父親是一個平凡的人。
在喜劇行業,紀云不能算是新人,2012年他踏入影視行業成為一名演員,2017年開始專注喜劇創作,講過脫口秀,也上過喜劇綜藝節目,對素描喜劇、即興喜劇興趣濃厚。一路經歷行業環境的動蕩、喜劇市場潮流變遷,他也曾有一段時間陷入焦慮和抑郁,創作一度陷入瓶頸,是父親的日記讓他接納了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有時候,不需要多么偉大的設想。過好普通的每一天,做好平凡的工作,就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值得被銘記、被歌頌”。
這個作品得到了所有決策人的喜愛。馬麗覺得,它讓人感到輕松愉快,同時帶來真實的感動。徐崢說,大家總是爭論喜劇的內核是什么,在他看來,喜劇的內核就是平凡,“當平凡的主題呈現出來,觀眾立刻就能產生情感的聯結”。沈騰在看到故事的落點在平凡的孩子身上的時候“老淚縱橫”了。“平凡的父親選擇了平凡的兒子,這種真情和平凡是很了不起的想法,這個故事里的天使也沒有穿著華麗的衣服,是一個比凡人還平凡的天使形象,這個設定太棒了。”
在《我是你爸爸》中飾演兒子一角的侯秉璽,將“世界首富”“考公奇才”等不同風格的“樣品孩”演繹得妙趣橫生,一段rap為這部作品帶來了熱血色彩。侯秉璽告訴第一財經,這次創投孵化的邏輯首先是一個好劇本,導演、演員和編劇以相互尊重、互相探討的方式合作,大家在排練過程中也在不斷調整劇本細節和調度,“喜劇創作就是要在大家都非常開心、放松的環境下去進行,這樣才會有靈感不斷涌現,再把這些靈感傳達給觀眾”。
展示澳門本土創作力量
在入圍的六組作品中,由澳門本土團隊帶來的《笑爺》獲得“決策人特別獎”,這是一部粵語舞臺劇,它的誕生是成熟導演、制作人和演員協助新人編劇共創的過程。編劇梁宇寶此前活躍在脫口秀領域,也是漫才組合成員,但在《笑爺》之前,還沒有太多舞臺劇方面的創作經驗。
在戲劇界有多年積累的制作人林煒琪接到《笑爺》劇本時,被“阿拉丁神燈”和“靈魂互換”的設定吸引,決定幫助梁宇寶尋找合適的導演和演員。比想象中順利許多,澳門導演曾偉迪、演員霍嘉珩和盧偉研很快答應加入孵化團隊,一同協助編劇將故事落地。
林煒琪告訴第一財經,遇到好劇本很不容易,“有靈感不難,難的是把靈感變成劇本,很多人中途就放棄,所以遇到這樣一個好劇本,我們會覺得更加珍貴”。創排《笑爺》的過程中,主創團隊目標一致,分工明確,以編劇為核心,“我們愿意去做幕后功臣,成就新生的力量”。
《笑爺》是一部具有澳門特色的作品。舞臺道具簡單卻暗藏玄機,一張書桌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小物件:文件夾、紙巾、手搖奶茶、雞毛撣,將觀眾迅速帶入情境之中——一個澳門“棟篤笑”演員的家,看似雜亂卻很溫馨。兩位演員的表演節奏精準、配合默契,得到了決策人的一致認可。徐崢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更多粵語喜劇,“北方語言在傳播中的確具有先天優勢,希望喜劇可以更加多元,在不同語言和語境中都能誕生出更多喜劇的表達,讓更多觀眾看見”。
在林煒琪看來,這次創投展演機會難得,現場的明星決策人和觀眾、全國各地的喜劇愛好者能有機會通過直播看見澳門的創意力量,“澳門演藝工作者其實一直在默默努力,我們也有優秀的導演、編劇、演員和制作人,缺的就是展示自己的平臺和機會”。
林煒琪透露,《笑爺》已經有了一個完整劇本,只需進行一些打磨和戲劇的處理就能搬上舞臺,“我們不想只限于10分鐘的表演,更想做成1個小時以上的舞臺劇作品。如果有機會和預算,我們全部已經準備好”。
笑的力量會傳染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紀云形容此次獲獎的感受,有種“天上掉餡兒餅”的感覺:“我做演員有13年,也得到過一些榮譽和關注,但從來沒有像這次那么聚焦,真就是‘上桌吃飯’了。”紀云覺得,喜劇行業需要強心劑,但往前走還是需要耐心。
無論是作品陳述還是發表獲獎感言,紀云一直在感謝觀眾的支持,“觀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觀眾愿意看,行業才能繼續走下去”。在他看來,喜劇要貼近生活和現實,關照普通人的角落,“只要做觀眾的嘴巴和眼睛,靈感就會源源不斷”。紀云呼吁所有喜劇創作者堅持創作,也期待觀眾未來可以更多地支持本地的脫口秀俱樂部,走進劇場看一看新喜劇。“特別是非一線城市、非省會城市的俱樂部,請大家多多支持。這個行業很多好的卡司、明星都是從非常小的城市和俱樂部里涌現出來的。”
程樂兒告訴第一財經,受到大環境影響,觀眾的消費心理發生了一些變化:“舞臺劇行業可以說是喜憂參半,一方面,它的客單價比較高,消費會受到一定影響;另一方面,這個行業有一批非常忠實的觀眾。這就意味著只要你的作品足夠優秀,就永遠有市場。”這對喜劇創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給觀眾提供有原創性、能夠引起情感共鳴的作品。一方面要做爆款,另一方面,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給年輕人機會做新的嘗試,這個行業會永遠往前走”。
林煒琪發現,這幾年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不是很樂觀,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上還是有不小的壓力,喜劇成為人們越來越需要的東西,“大家看演出的需求,不在于產生多深刻的討論,或者在乎今天得到了什么,更多人走進劇場是想放松、笑一笑,或者是和家人、朋友度過美好的一晚”。
(澳門國際喜劇節供圖)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