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萬級別最受期待的家庭旗艦SUV,非它莫屬了。
4月16日,這款定位“全尺寸、全性能、全智能”家庭智慧旗艦SUV正式發布,并揭開神秘面紗。從5190mm車長與3105mm軸距的大體格,到67.6%得房率的空間魔法;從麒麟踏海的光影美學,到星閃車鑰匙的無感交互。問界M8用一項又一項技術創新,重新書寫了家庭旗艦SUV的價值標準。
在眾多創新與技術升級中,車載智慧助手小藝也迎來了全新進化。一直以來,小藝憑借語音便捷車控、方言自由說等領先的語音能力,一直是眾多鴻蒙智行車主離不開的“智慧出行小伙伴”。
如今,小藝又來帶了再升級進階的極致語音交互、大模型場景化等智能座艙智慧體驗,加上小藝此前就備受好評的專屬個性服務,讓問界M8的智慧座艙體驗再上了一個新臺階。
一、極致語音體驗:全家老小都能 "無障礙溝通"
小藝搜歌:音樂記憶的精準捕手
此次新增的小藝搜歌功能,是很多愛好音樂車主的心聲。小藝依托大模型的深度學習技術,具備強大的音樂識別能力,哪怕用戶只能記起零碎的歌詞片段或模糊的歌曲線索,它也能精準匹配到對應的音樂資源。
比如,當你哼著 “該怎么去形容你” 這句歌詞卻想不起歌名時,小藝能立刻識別出這是《紅色高跟鞋》,并直接在華為音樂播放;如果你說 “播放周杰倫在古巴拍 MV 時唱的那首歌”,它不僅能準確回答是《Mojito》,還能一步到位打開歌曲。從 “描述音樂” 到 “播放音樂” 一步完成,尤其適合駕駛等需要專注的場景,讓音樂陪伴更便捷。
更貼心的是,當用戶與小藝進行音樂相關的問答時,支持多輪對話追問,比如你可以接著問 “這首歌的編曲是誰”,之后再直接讓小藝播放,整個過程自然流暢。
這種基于自然語言理解的搜歌功能,解決了人們 “耳熟卻想不起歌名” 的尷尬,讓突如其來的音樂靈感不再溜走。
可以預見,今后遇到想不起的歌,喊一聲小藝將成為日常習慣。
方言自由說:代際溝通的潤滑劑
當長輩用四川話隨口問一句 “小藝,前面那個塔是啥子喲?”,小藝立刻能聽懂方言,并清晰講解黃鶴樓的歷史典故。
目前小藝支持四川話、廣東話、河南話等10 種主流方言,而且無需手動切換語言模式,普通話與方言可以自然混說。
比如孩子用普通話喊 “播放奧特曼主題曲”,老人同時用河南話問 “去少林寺咋走”,小藝都能精準識別,分別回應。
這種 “方言普通話通吃” 的能力,讓全家老小在旅途中都能毫無障礙地和小藝對話,打破代際溝通的語言壁壘,同時避免因語言不通導致的操作尷尬,讓老人不再因 “怕說錯話” 而抗拒使用車機,不僅增強了家庭出行中的互動感和便捷性,也讓科技服務更有包容性。
二、雙模型自適應:從 "對話式" 到 "思考式" 的進化
快慢思考融合:有啥不懂 就問小藝
得益于盤古 DeepSeek雙模型,問界M8車載小藝能根據你的問題的復雜程度,像人類一樣自適應進行“快思考”或“慢思考”,高效完成服務閉環。
面對功能設置、導航、電話等簡單明確的指令,或天氣查詢等客觀問答時,小藝會迅速進入 “快思考” 模式,瞬間響應需求。比如,“今天天氣怎么樣?” “幫我給老媽打電話”、“怎么調節方向盤?”等指令,都能秒級執行,立即完成操作。
而在復雜問答場景下,比如規劃旅行路線、創作文案、解數學題等等,小藝則會選擇“慢思考”模式,對復雜任務進行深度推理分析。比如你說“小藝小藝,幫我規劃一個3天的海南旅行,包括機票、酒店和景點推薦。”小藝就會進入“深度思考”,分析航班、預算和時間安排,輸出一份完整的行程方案。
用車專家: 你的"私人用車顧問" ,對新手極為友好
當儀表盤亮起陌生圖標時,只需喚醒小藝:"儀表上有一輛車帶兩個小尾巴和一個OFF是什么意思?" 系統不僅能準確識別車身穩定系統關閉提示,還會同步提醒關閉后可能存在的風險,提醒用戶不可隨意關閉。
從常見故障碼解析,到鴻蒙智行車型參數規格、智能設備使用說明,再到保養檢修等信息,車載小藝都能提供全面、專業、實用的答復,成為新手車主的私人用車顧問。
另外,和其它問界車型一樣,在問界M8上小藝也能提供專屬的個性服務,用戶能夠自由 DIY個性且有趣的智慧場景,根據個人需求自由組合空調溫度、窗戶開關、音量大小、語音播報等任務,定制出個人專屬的座艙空間。小藝還能根據用戶的出行場景、駕駛習慣、車輛狀況以及時空環境,主動實時推薦用戶所需的應用與服務,化繁為簡,一觸即達。
結語:智慧出行,始于一聲 "小藝小藝"
真正的智能,是讓復雜操作隱于無形。在問界M8的智慧座艙里,小藝不僅是語音助手,更是能陪孩子聊天、幫老人指路、為全家規劃行程的智能伙伴。眾多用戶對問界M8認可的背后,是華為持續深耕智能座艙領域,引領智慧車生活新常態的結果。選擇問界M8,不僅是選一輛車,更是選擇一種 “有問題隨時問小藝 ” 的智慧生活出行方式。
隨著 4 月正式上市,如果你也想體驗 "車隨心動" 的出行新體驗,不妨前往門店試駕,感受小藝如何用科技讓每一次旅程都充滿便捷和溫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