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 侯瑞
血管作為人體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重要運輸通道,一旦發生擁堵或破裂,將會直接威脅生命安全。
近日,煙臺毓璜頂醫院血管外科與手術室、感染科、東區重癥監護室等多學科通力合作,采用巧留二次手術空間和創新性血管重建技術的方式,成功為一名感染性假性動脈瘤破裂患者重筑“生命線”。這不僅是煙臺毓璜頂醫院多學科綜合診治能力的有力體現,也標志著該院血管外科診治水平再上新臺階。
徹夜奮戰,救命的同時巧為患者“留后手”
晚上10點,煙臺毓璜頂醫院急診科的電話鈴聲突然響起。
日前,69歲的陳先生在家中發燒、腹痛難忍,急需救治,家人緊急帶他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接診后,急診科迅速安排檢查,因患者有針灸治療史,結合影像學檢查,初步判斷可能是感染性動脈瘤破裂引發的相關癥狀,在第一時間內將患者轉入血管外科病房,一場有關生命大營救的“保衛戰”悄然打響。
“感染性假性動脈瘤破裂起病急,預后差,是血管外科病譜中極為兇險的疾病。”煙臺毓璜頂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勇俊介紹,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是一類由于損傷、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腹主動脈局部破裂,形成動脈周圍搏動性血腫的疾病。其血腫瘤壁由非血管壁的結締組織包裹形成,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因此為患者“保命”是救治工作的第一要務。

勇俊(中)與同事討論患者病情
“患者年齡較大,同時合并冠脈兩支病變,且因感染導致體質虛弱,手術風險很大。”盡管手術風險很大,但在生死大營救面前,沒人猶豫。血管外科主任車海杰立即組織科室內部大討論,總院區三個治療組一致同意,先利用腹主動脈瘤覆膜支架腔內隔絕術來控制破裂出血,再根據血培養的結果,為患者進行積極抗感染治療,為下一步的徹底治療爭取寶貴的時間和有利條件。
治療方案確定了,但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又來了。腔內隔絕手術只是為患者“保命”的暫時之舉,要想徹底解決腹主動脈瘤破裂的問題,仍需進行二次手術。“目前的腹主動脈支架為了防止移位,支架的主體都帶有金屬倒鉤,這會給二次手術帶來很大障礙。”經全科討論后,一個大膽而富有挑戰性的方案隨即出爐:剪掉倒鉤,救命的同時為二次手術“留好后手”。
此時,距離患者入院已經過了一小時。時間不等人,勇俊與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宋富波、主治醫師王濤、封學棟密切配合,兩小時內順利為患者完成了急診腔內手術。
術后,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在感染科的指導下,陳先生的感染性指標也逐漸得到控制。但這份穩定只是暫時的,病根未除,真正的挑戰還在后面。
多學科聯動,創新性自造血管為患者“排雷”
病情生變發生在陳先生出院后的一個月。盡管一直在持續進行抗感染治療,但腹痛和發熱癥狀再次來襲,陳先生不得不再次入院。
由于假性動脈瘤破裂導致的血管損傷并未徹底根除,膿性感染依然存在,血管重建手術被提上日程。為保證手術安全,煙臺毓璜頂醫院血管外科除組織全科會診外,還邀請感染科、藥學部、手術室、麻醉科等進行多學科會診。
勇俊介紹,目前針對感染性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的治療方案主要有三種,一種是腋動脈-雙側股動脈人工血管搭橋術,一期或二期行腹主動脈感染性動脈瘤切除 局部病灶清除 腹主動脈、雙側髂動脈結扎術,但這種手術方式創傷極大,且體內留有人工血管,再感染風險較高;第二種是原位修復術,包括使用自體股淺靜脈、牛心包補片、人工血管等重建腹主動脈——髂動脈。可這類手術時間較長且會影響下肢的靜脈回流,另因牛心包補片價格較高且有較大的感染風險,并不適合所有患者。綜合考慮下,最終大家一致同意,采用自體腹膜與腹直肌后鞘的腹膜手工做成分叉形腹主動脈主體和髂動脈,形成新的管腔來保障血運通暢。

勇俊(左)與同事在查房
“通俗來說,就是用自體的天然膜來為患者進行血管重建,可有效避免異物感染的同時,也能降低健康風險。”車海杰告訴記者,這種手術方式為血管外科老主任楊牟教授根據多年臨床經驗改良而來,此前他曾帶領團隊使用腹直肌后鞘 壁層腹膜作為血管“補片”,修補因感染性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形成的破損,手術效果良好。
在和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后,血管外科將所有人員分成血管成型組、動脈瘤游離組以及協調后備組,各自明確分工,在楊牟主任和車海杰主任的帶領下,歷經10個小時,終于順利完成了手術。
全程呵護,力求為患者重新打通“生命線”
“這種極限手術需要扎實的手術基本功和充分的團隊協作,對手術團隊而言是極大的考驗。”車海杰介紹,該病例的膿腫大小和膿液量均為目前開展此類手術中疑難危重程度之最,因此術中血管外科團隊連闖多道難關。因腹主動脈瘤破裂導致的膿腫和周圍組織侵襲,導致術中視野受限,給血管解剖和游離帶來了很大挑戰。此外,血管重建方式的選擇也十分考驗手術團隊的技術水平和團隊配合能力。最終,全科室共同協作,終于順利為患者打通了“生命線”。
手術雖然成功了,但治療團隊卻不敢松懈。術后的液體平衡很關鍵,毒素以及再灌注損傷也同樣不能忽視,血液濾過治療是術后康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監護室主任王靜的精心治療下,陳先生于術后第三天順利轉回普通病房。得益于多學科通力協作的共同守護,如今陳先生逐漸康復,并已順利出院。

煙臺毓璜頂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勇俊
迎難而上,不懼擔當。這例手術的順利開展得益于煙臺毓璜頂醫院多學科的有效配合,也充分體現了血管外科團結協作、以精湛的技術守護患者健康的擔當與實力,更是該院綜合診治能力的有力體現。緊跟醫學的前沿發展,在專業上不斷探索創新,時刻以患者為中心,煙臺毓璜頂醫院血管外科將一如既往地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