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在觀望,封庫存了,大家擔心價格會暴漲暴跌。”一位深圳華強北檔口老板告訴財聯社記者,近期關稅戰愈演愈烈,美國方面朝令夕改,關稅政策對全球芯片產業的影響撲朔迷離。
今日,財聯社記者實地走訪被稱為“中國電子第一街”的深圳華強北了解到,目前多家檔口對CPU、GPU等熱門芯片的報價已經暫停,且多家檔口關門歇業,持貨待漲。
同時,財聯社記者從芯片產業鏈多方獲悉,美國本土IDM受關稅戰的影響或最大,預計存儲、MCU等部分芯片渠道價將上漲。反觀國內,多家電子元器件上市公司稱,由于美國芯片業務占比較低,關稅戰實際影響有限。同時,多位受訪的半導體產業鏈人士表示,關稅新政出臺后接到更多來自國內客戶的咨詢,“涉及到美國原產地的產品,已經有下游客戶開始跟我們溝通(國產)替代的可行性了。”一名上市電子元器件分銷企業高管告訴財聯社記者。
華強北熱門芯片商持貨待漲
4月14日上午,深圳華強北。財聯社記者走訪發現,多家售賣CPU、GPU等熱門芯片的商家并未開檔。“好幾家CPU的檔口上周五就關門了,暫停營業了。”一位檔口主告訴記者。
問及英偉達5090、5080 GPU及英特爾、AMD等廠商的CPU價格時,一位華強北電腦組裝老板稱,目前問不到價格,因為上游渠道正封庫存觀望,“目前新進產品價格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大家既害怕賣虧了,又害怕高價進的貨砸在手里。”
“一天一個價格,上周我給一個企業客戶配置了一臺電腦是5000元,客戶滿意之后想多定幾臺,但是一周之內同樣配置的電腦從5000元上漲到5200元再到5800元,客戶就說先不要了。”上述電腦組裝老板說。
“價格這幾天肯定是有波動的。很多美國品牌的元器件現貨商現在基本上都囤貨,或者說捂貨不出貨。”一位資深元器件行業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群智咨詢(Sigmaintell)半導體事業部資深分析師楊圣心也告訴財聯社記者,“漲價早已開始,暫停報價就是因為價格變化過快。”
不過,并非所有芯片報價都受到關稅風波影響。在談及存儲芯片時,多位廠商表示,雖然價格在漲,但均有現貨,且價格波動不會太大。
一位上述華強北電腦組裝老板告訴財聯社記者,他已經進行了小批量的國產固態硬盤備貨。
一家AI企業采購負責人告訴財聯社記者,公司芯片一般通過代理商進口,目前仍在正常報價,未收到大幅漲價通知。針對后續可能出現的漲價風險仍在調查,同時他強調,“除了關稅漲價,可能還會有匯率變動風險。”
“我們TI的物料流片在美國,封測在東南亞。我們向各個代理確認,目前反饋暫時沒有要漲價,但代理商建議適當備點庫存。”上述負責人稱。
此外,記者于華強北市場留意到,有相當多主營業務為二三極管、LED電源芯片、單片機等非熱門品類芯片的商家仍在正常營業及報價,一位主營羅姆品牌產品的商家表示,目前現貨充足,有需求可以溝通。
一名上市公司高管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暫停報價既有供應商也有企業行為,“畢竟這個關稅事件太突然,大家都需要評估,供應商要評估該按什么標準報價,企業也會評估還要不要買,這不是幾天就能確定的,何況可能還要再觀望下有沒有新的變化。”
上述資深元器件行業人士進一步告訴記者,大部分產品現在市場并不缺貨,庫存還有很多,不管是原廠、代理商、現貨商、客戶端都有現貨。庫存沒有消化完,需求也沒有增長。此外,漲這么高的價錢,市場很難消化。“我認為,結局很可能是現貨商漲個30-50個點,這一波就已經到頂了。現在反而是一些現貨快速消化庫存,快速跑路的好機會。”
美國本土IDM受影響或最大 部分芯片渠道價將上升
目前,從幾家主業涉及電子元器件分銷的上市公司回應來看,近期“關稅戰”對公司業務的實際影響有限。
財聯社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神州數碼(000034.SZ),證券部人士稱關稅戰對公司IT分銷業務的影響不大,“因為實際從美國進口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大部分來自東南亞或大陸地區的廠商或者產線。”
中電港(001287.SZ)證券部人士告訴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財聯社記者:“來自美國的芯片現在占比是個位數,關稅戰的影響有限。”
深圳華強(000062.SZ)近期亦發布公告稱,本次關稅政策的變化對經營的直接影響有限。采購端,對公司去年分銷的全部SKU進行初步排查后發現,原產于美國的SKU數量不到100個,對應的采購金額占公司采購總額的比例僅約0.2%。銷售端,去年出口業務金額占公司收入總額的比例約為2%,且基本上沒有出口至美國的業務。
英唐智控(300131.SZ)方面亦告訴財聯社記者,沒有原產地來自美國的芯片,因而不受影響。
上周五,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緊急通知,根據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受此消息影響,德州儀器、英特爾、格芯、美光在內的多公司股價應聲下跌。財聯社記者向英特爾相關人士詢問相關影響,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主要影響流片在美國本土的廠商,尤其IDM受影響較大。設計廠商多數投片在臺積電、三星等非美國代工廠,受影響相對小。”楊圣心向財聯社記者分析。
頭豹研究院高級分析師張俊雅向財聯社記者分析,相關關稅政策將主要沖擊在美國擁有晶圓廠的IDM企業和依賴美國晶圓廠代工的IC設計公司,比如模擬芯片廠商(德州儀器TI、安森美、亞德諾?ADI)、邏輯芯片廠商(英特爾)、存儲芯片廠商(美光),以及少數IC設計廠商(Qorvo)等,短期內將造成訂單暫停和庫存積壓,如果無法通過轉移產能規避關稅,可能被迫漲價。長期來看,可能會迫使美企將晶圓產能轉移至美國以外的地區如東南亞、歐洲,但產線遷移成本極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前述這一規定將不會影響非美國本土晶圓廠代工的設計企業,包括英偉達。一位英偉達產業鏈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美國關稅政策目前影響有限。上周財聯社曾報道,以今年爆火的英偉達H20芯片為例,“貨很緊張,目前不夠交付,但短期內緊張主要是因為真實的需求存在,以及防止被禁(而囤貨),并非受關稅政策影響。”
據楊圣心觀察,近期的關稅戰下,多數國內Fab反饋未受到明顯影響,而國內設計公司的客戶也以本土廠商為主,因而影響較小。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在關稅政策方面屢屢朝令夕改。美東時間4月12日,美方公布相關備忘錄,豁免計算機、智能手機、半導體制造設備、集成電路等部分產品的“對等關稅”。不過,周末白宮人士卻稱特朗普即將發布針對半導體的232條款研究報告;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又稱電子產品將納入即將出臺的行業關稅,并將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實施。
張俊雅告訴財聯社記者,CPU、AI芯片、車規級功率器件三類芯片在國內目前自給率比較低,如英特爾、AMD的高端處理器在服務器、PC領域仍占主導,TI、安森美的IGBT、MOSFET在新能源車領域不可替代性較高。
“但關稅政策是否造成影響,現階段主要看芯片原產地是否為美國,而非是否實現自給。目前這些芯片仍然是非美系代工為主。但渠道商借機抬價是不可避免的,存儲、MCU等芯片的渠道價格會有一定上升。”楊圣心認為。
國產廠商稱已接到“替代”訂單 國產化加速成共識
在張俊雅看來,近期的關稅戰總體上將加速半導體領域國產化進程,尤其是消費電子、工控領域(如模擬芯片、MOSFET);國內晶圓廠也將加速研發高端產品(如中芯國際)、長鑫存儲(DDR6/HBM)。同時,半導體設備/材料端也將獲得更多的驗證機會,國內封測廠商也會獲得更多的訂單。
“涉及到美國原產地的產品,已經有下游客戶開始跟我們溝通(國產)的可行性了。”一名上市分銷企業高管告訴財聯社記者。
他認為,相關政策變化將給國產芯片行業帶來利好。“短期來看,無法進口的芯片需要有替代產品,長期來看,會督促大家增加國產芯片的采購占比,防止更加極端的情況出現。趨勢是肯定的,但是替代得有一個過程,配套的設計、軟件、工藝可能都需要調整,每家產品替換的節奏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國內某三代半IDM廠商也認為國產化將加速,并表示已在和下游進行溝通,“不過市場還沒這么快反應上來,導入到量產,中間有個時間過程。”
財聯社記者問及神州數碼IT分銷業務中的美國芯片占比情況,公司人士稱,“我們沒有具體拆分出來,但國內品牌的占比是在不斷增長的。”
“關稅戰后下游(對國內設備的)需求增多,已經有客戶來找我們咨詢。”一位國產半導體設備商也告訴財聯社記者。
另有國產存儲廠商人士也認同關稅戰利好國產化的觀點,但他向財聯社記者坦言,“我們準備的比較早,不過目前從需求看其實還好。”
他分析,“因為供應鏈太長了,光機臺就幾百種,供應鏈上國產化的選項還是挺多的,就算是不能完全規避的類別,可以由供應商發起豁免申請。不過,部分國產供應商設備里也會有美源的部件,不能一概而論。”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產品的增長已經成為一些經銷商的重要業績增長來源。深圳華強今日公告,預計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9644萬元-11481萬元,同比增長68%-100%。公司持續深化與重點產品線和客戶的合作,積極開拓市場,實現了業務規模的穩步增長,并加大國產半導體品牌的推廣力度,報告期內中國本土產品線的銷售收入增長成為公司收入增長主要來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