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4月14日訊近日,青島市家校合作促進會常務理事、魯網教育專欄總監薛同春懷著對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走進了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梅嶺東路51號的青島市博物館,開啟了一場探尋文化瑰寶、感悟歷史魅力的奇妙之旅。

作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省市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島市博物館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踏入博物館,其獨特的建筑風格便給薛同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莊重而又不失現代感的建筑,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
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令人驚嘆,書法、繪畫、陶瓷器、玉器、古籍、青銅器等多個門類的珍貴文物,宛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歷史的光芒。

博物館內的常設展覽豐富多樣,全面展示了青島地區的歷史文化以及館藏文物的精華。《青島史話——青島地區歷史陳列》分上下兩部分,第一部分《古韻悠長》,通過“東夷文明溯源”“齊國經濟重鎮”等六個單元,數百件遺址出土及傳世文物,生動地展現了青島地區從新石器時期到青島建置前的歷史脈絡與重大事件;第二部分《歲月回眸》,以“清朝設防建置”“德國殖民開發”“日本強占掠奪”等六個單元,200余件歷史照片和文物,從市政、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呈現了近代青島從建置到1949年解放的發展歷程。駐足于此,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著青島歷史的滄桑變遷。

《彩瓷聚珍——館藏明清瓷器陳列》通過“飄逸優雅青花瓷”“絢麗多姿彩繪瓷”“清純雋永色釉瓷”三個單元,93件(套)珍貴明清瓷器,全面展示了明清時期中國制瓷業的發展演變和藝術水平。那些精美的瓷器,色彩斑斕,造型各異,讓參觀者對古代制瓷工藝的精湛贊嘆不已。

《古錢今說——館藏古代錢幣陳列》以九個單元,上百件館藏古代錢幣,展示出中國古代錢幣的發展歷史。從“緣起大海之貝”到“雕模制范熔鑄”,每一個單元都像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教科書,讓參觀者深入了解了古代貨幣的演變過程。

此外,《左臂丹青——高鳳翰書畫藝術陳列》《百工奇技——館藏古代工藝品陳列》《鄉間畫記——館藏山東民間木版年畫藝術陳列》等常設展覽,也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高鳳翰坎坷卻堅韌的一生,古代工藝品的精湛工藝,山東民間木版年畫的獨特藝術形式,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常設展覽,博物館內的臨時展覽同樣精彩紛呈。當天,參觀了正在展出的“碑帖交響——中國近代書法百年探索”“出彩——河湟彩陶文化展”“靈蛇獻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聯展”。“碑帖交響——中國近代書法百年探索”展覽匯集了約55件珍貴文物,通過李鴻章、康有為等青島、旅順兩地名家書作,展現了中國近代書法在傳承與創新之間的平衡與發展。那些風格各異的書法作品,既有帖學的典雅雋永,又有碑學的蒼勁古樸,還有融合碑帖長處的創新之作,讓參觀者沉浸在書法藝術的魅力之中。
“出彩——河湟彩陶文化展”展出的130件/套文物中,“蛙紋彩陶壺”“漩渦紋彩陶壺”等彩陶紋樣特色鮮明,題材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河湟先人對自然的思考與表達。這些彩陶作品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讓人感受到了黃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靈蛇獻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聯展”以數百件靈蛇題材的文物藝術品,讓人深入了解了蛇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地位,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作為省、市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島市博物館在教育功能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舉辦各種教育活動、講座、研學等,為學生和公眾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平臺。薛同春表示,博物館不僅是歷史文化的寶庫,更是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這些教育活動能夠讓學生和公眾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參觀過程中,薛同春不時駐足仔細觀賞文物,認真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感。他感慨道,此次參觀青島市博物館,不僅讓他領略到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瑰寶,更讓他對青島這座城市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些珍貴的文物和精彩的展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去傳承和弘揚。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中,參觀接近尾聲。薛同春帶著滿滿的收獲和對歷史文化的敬畏之情離開了青島市博物館。他表示,未來將繼續關注博物館的發展,積極推動家校合作,讓更多的學生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在文化的滋養中茁壯成長。(本網記者)
責任編輯:劉亮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