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伊朗舉行了2018年以來的首次正式談判。
據新華社報道,伊朗與美國4月12日結束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舉行的第一輪會談,雙方均表示會談“有建設性”,并同意在下周進行下一輪會談。
雖然是會談,但美伊雙方并沒有直接針鋒相對,而是“隔空”對陣,雙方代表坐在不同房間,由東道主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來回穿梭,傳遞雙方的觀點和立場。在會談結束后雙方代表在巴德爾面前,進行了幾分鐘的直接交談。
特朗普新一任政府執政后,對巴以問題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上一任期中東政策的兩大著力點分別是巴以問題和伊朗核協議問題。特朗普再度執政以后,伊朗也依然是他中東政策的重要焦點。
“隔空”談判
特朗普在今年1月就職后,重啟他在首個總統任期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也同時表明希望與伊朗“達成交易”。3月初,特朗普主動通過阿聯酋轉交給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一封信,呼吁伊朗就核計劃談判,否則美方可能采取軍事行動。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在3月30日表示,已通過阿曼向美方遞交回信,拒絕與美國進行直接談判,但間接談判始終開放。伊朗外長阿拉格齊此后多次表示,伊朗不會在美方“極限施壓”和軍事威脅條件下進行直接談判。
特朗普7日在白宮會見到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后表示,美國與伊朗就伊核問題正展開“直接”談判。阿拉格齊很快就在8日澄清,伊朗和美國將于12日在阿曼舉行間接高層談判,并否認“首輪談判為間接談判,隨后將轉為直接談判”的說法。
佩澤希齊揚9日在出席國家核技術日活動時再次表示談判的形式為間接談判,對伊朗間接談判的立場再次做了介紹,他說哈梅內伊表示,伊朗愿與美國談判,但須以間接、有尊嚴且提供必要保證的形式,因為伊方不信任美方。
最終兩國以間接談判的方式進行談判。據新華社報道,阿拉格齊在會談后接受電視采訪時說,雙方在“平靜和尊重的環境中進行了大約兩個半小時的間接會談,沒有使用任何不恰當的語言”。此后,阿拉格齊還在社交平臺發文說,與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進行了“有建設性和有希望的”間接會談。
對于“建設性”的說法,美伊兩國達成了共識。美國白宮12日發表聲明說,會談“非常積極和有建設性”。威特科夫在會談中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已指示他,盡可能通過對話和外交解決兩國之間的分歧。
阿曼調停
阿拉格齊證實,下周將與美方進行第二輪間接會談,“討論協議框架”。下輪會談可能不會在馬斯喀特舉行,但阿曼仍將是調解人。他強調,伊朗無意浪費時間,但“談判不會容易,需要決心”。
美方也在聲明中表示,美伊之間的問題“非常復雜”,威特科夫的“直接溝通是朝著實現互利結果邁出的一步”。雙方同意19日再次會晤。
除了在“建設性”上雙方有共識外,兩國都在聲明中感謝了阿曼的努力。巴德爾也在會談結束后表示,會談在友好氛圍中進行。阿曼將繼續為實現地區乃至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作出更多努力。
當前,很多海灣國家均積極參與到國際調停事務中,如沙特和阿聯酋在俄烏沖突中一直扮演調停人的角色,而卡塔爾在巴以沖突和阿富汗問題中也積極斡旋。
此次美伊選擇在阿曼舉行談判也并非偶然。阿曼同美國和伊朗均長期保持友好關系,近年來一直是美伊之間為數不多的“溝通渠道”之一。
2020年初,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遭美國空襲致死,美伊一度瀕臨軍事對抗。據新華社轉引阿曼政府知情人士透露,關鍵時刻,阿曼啟動秘密溝通機制,協助局勢降溫,避免了局勢升級。
阿曼此前多次在地區沖突等問題上扮演“調停人”的角色。在調解敘利亞沖突、也門沖突等地區問題時,阿曼為敏感議題提供“幕后會場”,在關鍵時刻助推談判。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