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許文秀)近日,江漢區大興路小學“楚風童趣 勞動創未來”勞動實踐展示活動圓滿落幕。活動引入“前期年級展示 現場實踐”模式,通過家校聯動,讓學生從“獨立探索”到“集體綻放”,為勞動教育注入新活力。

活動前兩周,各年級學生已開啟“勞動預熱”。低年級學生在家練習“剝”和“削”的技能,用蘿卜、黃瓜等模擬楚文物造型;中年級通過電飯煲反復試驗經典楚菜;高年級則對照傳統菜譜,獨立完成一道楚菜并記錄心得。學校還組織年級內“勞動成果初展”,選拔優秀作品進入校級勞動實踐展示。

“我每天放學都在廚房‘打卡’,媽媽說我快成‘果蔬拼盤專業戶’了!”一1班劉語默笑著分享。家長感慨道:“孩子為練習‘鳳凰拼盤’,削壞了十幾個蘋果,但看到她越來越熟練,我們全家都為她驕傲。”
決賽現場,低年級學生分別運用“剝”和“削”的技能,用蔬果拼出楚劇中人物頭面;以橙子、香蕉、生菜拼出“孔雀開屏”的造型;中年級電飯煲中飄出臘味飯的醇香;高年級選手則現場清蒸“武昌魚”,還原楚菜經典。評委們穿梭于操作臺間,頻頻舉起手機記錄精彩瞬間。

“在家練習時總掌握不好火候,但老師教我用計時器控制電飯煲程序,今天我的臘味飯被大家搶著品嘗!”四1班陳俊霖興奮地說。“為了能將最好的狀態呈現,這一周我放學回家就練習,我們家天天吃魚。”六1班肖悅、六4班張子睿同學說道。
活動邀請展示學生家長見證,在現場特設“家庭勞動影像展”,滾動播放學生在家備賽的花絮視頻:有的專注雕刻蔬果,有的與父母討論菜譜,有的反復調整擺盤設計。三1班周梓曲的家長激動的說:“沒想到孩子能獨立完成這么多步驟,連做菜失敗后主動復盤的樣子都讓我感動。”

”勞動教育不應局限在課堂,”五(1)班黃馨的爸爸在采訪中表示,“這種‘家庭實踐 學校展示’的模式,既讓孩子學會責任與堅持,也讓家長重新認識到勞動的價值。”
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是學校“家校共育勞動課程”的成果檢驗:“從家庭到校園,從獨立探索到團隊協作,學生不僅掌握了技能,更理解了勞動背后的文化邏輯。”【責任編輯:黃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