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消息,近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3月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今年3月,廣東省共報告2起一般及以上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均為較大級別,共發病2例,死亡2例,分別為:
深圳市龍崗區報告的一起誤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發病1例,死亡1例;珠海市斗門區報告的一起食用蟾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發病1例,死亡1例。
據悉,我國蘑菇種類繁多,超過3.6萬種,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但毒蘑菇也達48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種,極難分辨,而普通人也很難從外觀上判別一種蘑菇是否有毒。
目前對于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解毒藥,因此預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采摘、不購買、不食用野生蘑菇。
而蟾蜍皮膚及腺體中含有多類有毒物質,包括蟾蜍毒素、腎上腺素類似物等,這些成分可直接影響心臟、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
醫學界人士表示,民間流傳“蟾蜍去毒偏方”均缺乏科學依據,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未獲任何專業認證,高溫、泡酒、只吃腿肉都無法去毒,因此正確的做法是拒絕食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