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手機報萍鄉訊(馮慶懷)4月13日,萍鄉市辭賦學會會長王軼濤率二十余位學會會員,應邀赴上栗縣桐木鎮楚山村開展農耕文化專題調研。本次調研以“挖掘傳統農耕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形式,深度探尋該村歷史文脈與振興實踐。

調研首站來到“田螺代言人”歐陽生龍創建的農耕文化展示區。在祖輩影響下,歐陽生龍歷時數年收集犁耙、風車、蓑衣等傳統農具及老物件二百余件,建成特色“農耕文化館”。王軼濤參觀時感慨:“這些老物件是勞動智慧的結晶,承載著血脈相連的鄉愁。歐陽先生的文化堅守,正是鄉村振興中文化自信的典型樣本。”

楚山村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名村,近年來創新實施“文化賦能與產業驅動雙軌并行”戰略。座談會上,村黨支部負責人介紹,當地將田螺養殖、農耕體驗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留舊貌、煥新顏”的特色發展道路。學會成員在座談中談到,這種“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模式,為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提供了鮮活范例。

調研期間,辭賦學會會員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詩詞歌賦禮贊鄉村新貌。“渤海騰龍,栗水螺螄開富路;楚山蘊寶,農耕文化寄鄉愁”“塵封記憶醒,筆墨系鄉情”等佳作頻出。王軼濤表示,學會將持續關注楚山發展,用文學力量為鄉村振興鼓勁吶喊。

如今,楚山村正以文化為魂、產業為基,在綠水青山間繪就“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振興新圖景。隨著調研深入,一幅融合歷史文脈與產業發展的振興畫卷,正在這片熱土上徐徐展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