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馮玲玲
在全球貿易頻現逆流的當下,中國機遇成為確定的增長答案。
4月13日至18日,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口舉行。本屆消博會吸引了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余家企業參展,品牌數量超過4100個,創歷史新高。
當前,全球經貿環境錯綜復雜。而這場以“共享開放給予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盛會,不僅向各國展示出中國市場的蓬勃生機,更以切實行動表明,開放的中國將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容
消博會是中國唯一以消費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從首屆消博會2600多個品牌參展,到本屆71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100個品牌參展,經過五年的探索實踐,消博會的國際影響力正不斷提升。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表示,消博會不僅為推動消費持續擴大、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全球企業共享中國市場、中國企業走向世界舞臺提供了重要平臺。
今年消博會的“朋友圈”持續擴容。英國、法國、瑞士、愛爾蘭等“老朋友”繼續攜優質企業和產品亮相,斯洛伐克、巴西、新加坡等“新伙伴”也組團登場,借助這一平臺開拓中國市場。
除了不斷擴大的“朋友圈”,還有全球首發、新品首秀等在此匯集。在消博會的新品集中發布專區,來自英國、瑞士、加拿大等國的40個品牌,集中展示近百件系列產品和最新單品,涵蓋美妝護膚、珠寶首飾、潮流電子、低空經濟、營養保健等多個領域。
如今,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的消費藍海也在消博會上顯現。本屆消博會首次設立新消費科技展區,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智慧出行等前沿技術成為焦點。
另一值得關注的亮點是服務消費大幅增加,躍升為本屆消博會的主角。
“本屆消博會突出服務消費,充分展現銀發經濟、低空經濟、健康養生、體育賽事、人工智能等服務消費新熱點和新趨勢。”盛秋平表示,體育健康、文化旅游、養老育幼、住宿餐飲等服務消費已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增長點。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我國服務消費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服務零售同比增長4.9%。
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擾動全球經濟。在本屆消博會上,商務部等部門啟動“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之后將出臺系列政策,助力外貿企業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之間順暢切換。
持續加碼中國市場
透過消博會這個世界級窗口,外資企業進一步增強了長期布局中國市場的信心。
今年,英國作為本屆消博會主賓國,參展面積超過1300平方米,參展品牌數量53個,約為上屆的兩倍。英國商業貿易部國務大臣道格拉斯·亞歷山大在開幕式上表示,英國非常希望能進一步促進自由貿易往來,加強英國與中國企業之間的互動合作。
英國參展商博柏利(Burberry)是五屆消博會“全勤生”。今年,博柏利展館以“英倫公園”為主題,融合復古風格與現代元素,將倫敦公園極具代表性的景致展現在觀眾眼前。在本屆消博會上,博柏利帶來了最新的2025春夏季服裝、配飾等,訪客可在此體驗博柏利最新系列作品,感受新季時尚趨勢。
一直以來,博柏利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據介紹,今年是博柏利實施海南綠色生態項目的第三年,將進一步擴大對海南省內紅樹林與熱帶雨林的保護范圍。目前已實現新增紅樹林面積80畝,對熱帶雨林受損生態系統的修復和防治面積達1834畝。
“近年來,博柏利見證了消博會發展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消費品博覽會,也成為了進一步促進消費、推動中國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博柏利大中華區總裁張允馨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中國市場對英國企業的重要性日益增長,期待通過消博會進一步加強博柏利與中國消費者的聯結。
像博柏利一樣連續多年參展的國外品牌和企業眾多,他們以行動為中國消費市場投下了信任票。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接受國是直通車采訪時指出,五年來,消博會參展外企數量屢創新高,充分證明各方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中國市場的澎湃活力吸引國際品牌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中國“磁吸力”何在?
14日,第五屆消博會舉行首場供需對接會。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0多家企業積極參加推介,在采購交易等方面達成多項合作,簽約金額超60億元。
不僅如此,借助消博會平臺,不少參展商還變身投資商。一些中外企業在海南落地國際業務總部、加工生產基地或供應鏈中心,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
為什么中國市場如此“圈粉”?張建平表示,中國正經歷從“世界工廠”向“全球消費中樞”的轉型。持續擴大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不斷優化升級的消費結構,以及愈加開放的市場制度和政策,是中國市場持續吸引外資的重要原因。
一組數據可以反映出中國強勁的市場潛力。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8.8萬億元,同比增長3.5%,穩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和最大網絡零售市場。
與此同時,隨著新一輪消費政策的陸續顯效以及居民消費能力的逐步提升,國內需求有望持續回升,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除了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消費升級的趨勢也十分明顯,新興消費理念不斷崛起。張建平指出,中國正從基礎消費轉向追求更高品質、更具品牌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低碳環保、綠色可持續以及智能化產品正在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新趨勢。
“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人均GDP超過1.3萬美元,已經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序列,消費市場需求空間廣,這樣的市場狀態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張建平說。
此外,近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消費需求持續擴張,相較于增速放緩的西方發達國家,這種兼具規模與增速的雙重優勢,使中國發展動能更強。
談及如何進一步鞏固中國市場對外資的“磁吸力”,張建平表示,當前中國正從“政策優惠”導向轉向“制度環境”導向的外資吸引模式,關鍵在于切實落實制度型開放。需確保新的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條例嚴格執行,進一步提升政策法規透明度,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做好保護外資企業知識產權、禁止強制性技術轉讓等工作。
“實現真正的制度型開放仍需突破執行層面的‘最后一公里’障礙,特別是在地方政府落實環節。”張建平強調。【編輯:付子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