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和葡萄酒行業還未走出深度調整,但此前一路下滑的黃酒行業卻在逐步恢復。
近日,三家A股黃酒上市公司年報出爐,在產品高端化的帶動下,頭部酒企業績整體有所回暖。
記者注意到,年輕化正成為當下頭部黃酒企業著重發力的突破口之一,以此來破解消費者群體老化和走不出蘇浙滬區域市場的行業難題。
回暖依靠高端化升級
從2024年業績看,黃酒上市公司的表現有所回升。會稽山(601579.SH)全年實現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15.6%,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2億元,同比增長17.7%,整體增速較上年同期有所放大;古越龍山(600059.SH)全年實現營收19.4億元,同比增長8.6%,扣非凈利潤增長3.5%;而仍處于調整中的金楓酒業(600616.SH)被前兩者拉開差距,但2024年營收也由上年的下滑13.4%轉為同比增長約1%。
2024年國內白酒、葡萄酒等酒種仍處于深度調整期,特別是原本表現強勢的白酒上市公司在2024年也面臨失速,黃酒的表現也出乎行業意料。
從業務上看,2024年黃酒頭部上市公司的增長,主要來自于產品高端化的驅動,以會稽山為例,2024年中高檔產品收入10.6億元,同比增長31.3%,普通黃酒和其他酒收入5.2億元,同比減少7.9%。
從比例上看,中高檔酒占比為67.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個百分點,同時中高檔黃酒銷量為5.3萬噸,同比增長7.4%,遠低于收入增速,也意味著增長來自于產品結構性升級帶動,中高檔酒的毛利率也有6.8個百分點的增長。
古越龍山也呈現同樣的趨勢,2024年中高檔酒銷量增長約5%,但收入增長了12.5%。金楓酒業年報中也提及,通過聚焦石庫門、金色年華等核心品牌,加強高端渠道布局,全年高端產品收入同比增加 9.1%。
近期舉行的業績會上,會稽山總經理楊剛表示,公司正逐步降低低價位產品供應占比,如壇裝、壺裝等大眾普通黃酒,推進高端化策略,公司盈利水平有一定程度提高。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消費者對黃酒的認知大多偏低端,甚至與黃酒等同,行業內多次提出,黃酒價值及文化底蘊與其消費市場表現仍相背離。在2010年前后,黃酒行業也曾廣泛聘請諸多知名演員作為形象代言人,并推動過一輪產品高端化和全國化,但未能達到預期。
2024年,頭部黃酒企業陸續推出了針對次高端、高端價格帶的黃酒新品,區別于上一輪高端化,本輪酒企大多通過限定原料、工藝、年份等方式拉高產品價值,部分黃酒新品定價超過千元;同時推出了部分高度黃酒產品,試圖平替部分低度白酒消費。
山東省個體私營企業協會酒業分會秘書長、酒業專家歐陽千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本輪黃酒的高端化既有頭部酒企如會稽山、古越龍山高端化戰略推動,也有市場機遇的因素。一直以來,酒類銷售大多是“資源變現”的模式,在日常消費中白酒為主導,因此黃酒的高端化無法打動酒商,但近兩年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多數有資源的酒商希望增加新品類,黃酒也重新受到重視,也間接加速了黃酒的高端化,但這一輪高端化的后續成效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年輕化能否真正“破圈”
困擾黃酒發展的不僅僅是高端化的難題。一方面,受到傳統文化、各地黃酒種類差異及消費習慣的影響,黃酒的消費市場一直邁不出蘇浙滬區域;另一方面,雖然南北方都有黃酒品牌,但消費群體并沒有有效擴大,這也是前幾年黃酒行業持續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財報來看,2024年會稽山蘇浙滬三大區域收入占比為88.4%,古越龍山為57%,這一數據比2023年同期的91.4%和59.2%有所改善,但整體而言,黃酒全國化的進展并不算快。
山東酒商李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黃酒難以全國化,和消費者認知、口味都有較大的關系,國內流行的是紹興黃酒,算南派,但在山東等地喝的是即墨老酒,算北派,兩者口感有一定差異,而且在北方市場黃酒更多作為料酒的身份出現。
而行業內更關心的是消費群體的萎縮。在此前的采訪中,一家黃酒企業負責人頗為擔憂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黃酒企業的消費群體偏中老年人,如果不能改變,后期黃酒市場容量還會進一步萎縮。
“消費場景越來越小,這是黃酒行業發展面臨的共同難題。”從事黃酒創業的釀酒地理創始人巨剛表示,由于文化、認知等因素,目前黃酒的消費場景大多與中秋節、大閘蟹等綁定,這讓黃酒局限在比較小的消費場景里,而其他場景中,白酒等則占絕對優勢。因此,上一輪黃酒高端化、全國化折戟沉沙,并不是黃酒本身的問題,而是鏈接用戶的產品出了錯。
中酒協數據顯示,2017年到2023年,黃酒規上企業數量和銷售收入持續下滑,規上企業從121家減少至81家,收入從195.9億元下滑至85.5億元。
2023年底,痛定思痛的國內黃酒行業開始從年輕化入手,試圖重新培育消費者和新場景。頭部黃酒企業推出了一系列氣泡黃酒、調味黃酒、黃酒咖啡等產品,試圖抓住低度化的新飲酒趨勢,取悅年輕消費群體,謀求新增量市場。
財報顯示,2024年會稽山線上銷售為1.7億元,同比上年增長89.7%。在近日舉行的經銷商大會上,會稽山管理層也透露,兩款年輕化黃酒產品都在快速增長,其中氣泡黃酒增長了476%。
年輕化探索的進展,也讓黃酒企業看到了破圈的機會。記者注意到,三家黃酒上市公司都將年輕化作為下一階段的重點之一。古越龍山財報中透露,將順應健康養生和低度酒趨勢,開發適合不同人群的新產品,如糯米威士忌及咖啡黃酒、青檸黃酒等年輕化新酒飲系列,在高度酒、露酒、黃啤等新方向上尋求突破,創造新增量。此前的行業展會上,記者也看到,大量黃酒品牌跳出傳統模式,推出年輕化和養生產品,如陳皮黃酒、無糖黃酒、威士忌黃酒等。
在巨剛看來,年輕化、低度化、基酒化等方向,讓黃酒有了破圈的可能。長期以來黃酒形成的認知偏老,年輕消費者對其缺乏感覺,讓黃酒改變口味、甚至成為一種新酒飲的基酒,也降低了年輕消費者接受黃酒的門檻,也更容易率先走出蘇浙滬。
酒業分析師蔡學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本身黃酒具有中國特色和文化屬性,本身也是低度酒,消費者接受度本身并不低,但過去口味的地域性和保守的傳統運營模式,使其成為一個區域酒種,借道新酒飲模式或能給黃酒行業帶來一些新場景和新機會。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