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小紅書現象”2.0正在如火如荼上演,只是這次主角換了一款中國App。
2025年4月,美國突然宣布對華商品加征145%關稅,試圖用“對等關稅”魔法攻擊中國制造。
然而,這波操作不僅沒讓美國工廠歡呼,反而讓美國消費者集體陷入焦慮:“以后連T恤都要像雞蛋一樣漲價了嗎?!”
就在這時,一款名叫敦煌網(DHgate)的中國跨境電商App,默默從App Store排行榜第352名一路狂飆,三天內沖上第二名,僅次于ChatGPT。
美國人民一邊罵關稅,一邊瘋狂下載,上演了一出“真香”大型連續劇。
美區App Store顯示,在購物類軟件中,DHgate(敦煌網)、淘寶和SHEIN成為排名前3的免費iPhone應用程序。
據Appfigures數據,4月12日敦煌網在 App Store 和Google Play 上的下載量達到 35400 次,較過去30天日均下載量增長56%。
其中,美國占了 17300 次下載,較過去30天日均下載量增長了 98%。
4月13日,敦煌網在iOS 平臺的安裝量增至11.75萬次,較過去30天日均下載量增長732%。其中,美國市場下載量達6.51萬次,增長940%。
TikTok上的“中國工廠揭秘秀”
這場魔幻大戲的導演,竟是TikTok上一群中國工廠老板。
他們舉著手機,操著流利/塑料英語,在流水線前激情開麥:“朋友們!你們花3.9萬美元買的愛馬仕鉑金包,成本只要1400刀!Lululemon的瑜伽褲?出廠價20美元!”
視頻瞬間引爆千萬播放量,評論區炸鍋:“原來我們買的不是奢侈品,是智商稅!”“求鏈接!我要繞過中間商直接進貨!”
很快,視頻下方出現了神秘代碼——敦煌網App下載鏈接。
美國網友恍然大悟:“原來中國工廠的秘密基地在這里!”
于是,一群原本只在小紅書上刷貓狗視頻的吃瓜群眾,連夜化身“跨境剁手黨”,把敦煌網頂上了App Store神壇。
敦煌網的“逆襲劇本”
誰能想到,這個突然爆紅的App,竟是個“20年老字號”,堪稱“電商活化石”。
官網顯示,敦煌網創立于2004年,是中國最先從事B2B 跨境電商交易服務的平臺,也是美國市場上最大的中國B2B跨界電商渠道。
敦煌網創始人王樹彤,中國電商初代目——她曾和雷軍一起創辦卓越網(后來賣給亞馬遜)。
天眼查信息顯示,敦煌網自創立以來,經歷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華創資本、華平投資、KPCB凱鵬華盈中國、集富亞洲等,最近一次融資在2014年完成。
2021年,敦煌網曾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根據當時的招股書敦煌網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1.18億美元、1.79億美元、2.3億美元;毛利分別為5143萬美元、9717萬美元、1.06億美元;利潤分別為-5036.5萬美元、-672.3萬美元、608萬美元。
這也意味著敦煌網在2020年才剛剛由虧轉盈,跨境B2B不一定好做。
不過,敦煌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在2021年12月24日失效,此后也未見敦煌網再向資本市場提交上市申請。
整體看來,過去二十年,敦煌網一直低調做著小B生意(小批發商),直到今年被美國的關稅大招意外激活。
難怪網友調侃:“有時候幸福來的突然且不講道理?!?/p>
面對關稅危機,4月11日,敦煌網火速推出“關稅護航計劃”,喊話商家:“誰不漲價,我給誰流量!”還派出一對一物流顧問,活像個跨境版“外賣小哥”,誓要把中國工廠的貨塞進美國人的購物車。
更絕的是,平臺連夜上線“美國本地倉包郵”活動,讓囤貨黨直呼:“這速度比我家Wi-Fi還快!”
現在,打開敦煌網,畫風堪比線上版義烏小商品城:1.9美元的手提包、20美元的運動鞋、14美元的“愛馬仕平替拖鞋”……
美國網友一邊下單一邊懷疑人生:“這價格是認真的嗎?”
有人曬單:“花100美元買了五條‘Lululemon同廠瑜伽褲’,質量竟然和原版差不多!”
評論區秒變大型凡爾賽現場:“省下的錢夠我買一年的星巴克了!”
但歡樂背后也有風險。Reddit上有個神秘組織r/DHgate,成員們每天分享“鑒寶心得”:“如何從100個仿品里淘到1個正品?”“收到貨后發現logo印成‘Adidos’怎么辦?”
網友戲稱:“在敦煌網購物,玩的就是心跳!”
一場關于“中國制造”的認知革命
這場鬧劇般的爆紅,本質是一場消費者對全球供應鏈的“覺醒運動”。
當TikTok撕開奢侈品“原產地神話”的面具,美國人民突然發現:“原來中國工廠才是隱藏大佬!”
而敦煌網這類平臺,恰好成了連接工廠與消費者的“魔法橋梁”。
當然,問題依舊存在:仿品爭議、物流風險、關稅壓力……
最終,還要看敦煌網能不能接好這波潑天的流量,APP下載量暴漲≠賺錢。
時代財經記者就發現,敦煌網給出的最新熱門商品榜單(根據瀏覽、收藏及成交數據綜合排名),鞋履配飾類目排名第一的商品是售價為14.05美元的時裝拖鞋。
但該頁面信息顯示,該商品總交易量為466次,在4月16號該商品僅售出7雙。
這場由關稅、TikTok、中國工廠聯袂出演的劇情,或許正在揭示一個真理:在全球化時代,試圖用關稅筑墻的人,終將被消費者的購物車撞得鼻青臉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