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的中國東航科技創新大會在上海東航技術應用研發中心舉辦。此次大會匯集了來自民用航空、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等領域的200余位政府、企業和高校院所代表,共同圍繞國產民機科技創新、人工智能賦能航空運輸高質量發展、AI 賦能航司數智化轉型,以及民航安全運行、飛機維修工程創新、數字技術創新等議題展開深度研討,通過聯盟共建、揭榜攻關、學術交流等活動,合力探索科技賦能民航發展新路徑。
首秀:8個項目獲中國東航科技進步獎
中國東航董事長王志清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作為民航國家隊主力軍,作為中央企業,東航始終把服務國家戰略作為“第一使命”,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在科創新賽道上勇毅前行,并在數字化轉型、國產民機規模化運營、推進綠色發展、強化創新協作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果。此次大會頒發了首屆中國東航科技進步獎,“基于電子飛行記錄本的動態感知及監控技術的多終端飛機數智化信息交互系統的研究及應用”項目獲一等獎;“飛機地面牽引避撞”和“EOS新貨站核心操作系統”項目獲二等獎;“航空發動機孔探損傷智能檢測平臺”等5個項目獲三等獎。
為持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統籌整合創新資源,打造協同高效的科技創新平臺,中國東航總經理劉鐵祥為公司設立的“數字化聯合創新實驗室”、“人工智能應用創新中心”、“民航安全運行實驗室”、“民航工程維修科技創新實驗室”等4家科技創新實驗室和創新中心授牌。未來,這些實驗室和創新中心將聚焦航空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為業務場景實現智慧化賦能,積極打造智慧民航應用新標桿。
首創:16家成員組建航空運輸服務產業鏈科技創新聯盟
中國東航在此次大會上攜手中國商飛、中國移動、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為、阿里、百度、科大訊飛等15家企業和高校,共同成立“航空運輸服務產業鏈科技創新聯盟”。
聯盟將本著“自愿參與、共同投入、聯合開發、優勢互補、資源共用、平等互利、風險共擔”的合作原則,重點打造以中國東航為主導的產業鏈上下游科技合作共建機制,面向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以民航科學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依托成員單位在各自領域的專業優勢,通過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為行業科學技術創新、數字化轉型探索、科技成果轉化、行業技術標準制定等提供重要支撐。聯盟成員單位可依據自身需求自由選擇合作模式,形成靈活高效的科技創新生態,共同助力民航產業鏈智能化升級與核心競爭力提升。
首發:17個科技創新場景需求
面對當前旅客對美好航空出行的新期待,中國東航在此次大會上圍繞民航工程與維修、民航安全運行、數字技術運用、人工智能應用等四個維度,發布了航線維修輔助決策、飛機數字孿生駕駛艙、中轉聯程智能運營、物流營銷數據價值提升等17個創新場景需求,面向各高校院所、科技企業等廣泛征集解決方案,力求借助各方創新資源,通過“榜單制”激發創新“活水”,推動關鍵技術攻關走深走實,實現行業技術新突破。
會上,中國商飛黨委常委、總會計師于世海分享了大飛機科技創新的探索與實踐。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院長凌建明圍繞人工智能賦能航空運輸高質量發展分享了自己的觀點。科大訊飛副總裁王勃聚焦AI 賦能航司數智化轉型,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出自己的見解。
此次中國東航科技創新大會同時設“數字技術創新”“安全運行與國產民機發展創新”“飛機維修工程創新”三個主題分會,參會嘉賓聚焦AI賦能航空新生態、國產民機規模化運行、技術創新與解決方案、數字維修等主題展開對話,共商科技驅動航空業智能化升級路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