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刁明杰
近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內上演驚險一幕:一名老人突發意識喪失摔倒。得益于醫院完備的緊急醫療救護體系,醫護人員在老人倒地1分鐘內即開始心肺復蘇,經過接力搶救,最終成功“搶回”老人生命。
4月3日上午11時許,袁女士(化名)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心內科就診,突發意識喪失摔倒。門診部護士江曉靜率先發現患者摔倒在地,第一時間跑到現場查看患者情況,隨后一邊讓家屬快去叫正在坐診的心內科醫生辛兆陽,一邊撥打緊急醫療救護電話,啟動應急響應程序。

辛兆陽醫生接到求助后馬上到達現場,持續跪地為老人實施胸外按壓。門診部護士長張玉、護士周靜璇等人第一時間前來幫忙。與此同時,醫院應急廣播系統響起特殊代碼。“門診四樓成人內科診區外走廊有老人暈倒,67歲,1995!”
聽到廣播呼叫,距離最近的緊急醫療救護小組ICU、麻醉手術中心團隊迅速響應,NICU護士長黃彥蓉、ICU醫師張德建、護士張文萍,麻醉手術中心劉世喜等人立即攜帶急救設備抵達現場,檢查生命體征、連接脈氧儀、建立靜脈通路、實施光棒引導氣管插管。
“當時監護儀顯示室顫波形,這是最兇險的心源性猝死。”救護團隊回憶,他們在患者倒地1分鐘內即開始心肺復蘇,麻醉醫師實施氣管插管時,后勤保障人員已提前清空轉運通道和控梯。從四樓到急診搶救室的轉運過程不到10分鐘,所有通道門禁提前開啟,迅速形成一條綠色通道。
“所有搶救設備都是戰備狀態,應急藥品車始終裝滿第一劑量。”成人急診內科主任繆邈說。在成人急診搶救室,患者反復室顫,急診團隊精準電擊聯合新型抗心律失常藥物。終于,在第3次除顫后,袁女士恢復了呼吸心跳。此刻,時間顯示11時19分,距離醫學上的“黃金4分鐘”已過去3倍時間,當袁女士恢復意識時,現場所有醫護人員都松了一口氣。
袁女士被診斷患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介入手術室里,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劉正科看著造影屏幕上三支嚴重狹窄的冠狀動脈,果斷為患者實施藥物洗脫冠狀動脈支架植入 經皮冠狀動脈球囊擴張成形術 置入三根血管的支架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置管術,緊急重建血運和循環支持。術后,袁女士被送入CCU(心臟重癥監護室),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已于近日順利出院。家屬送來了兩面錦旗,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深深感謝。
緊急醫療救護是守護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建有完善成熟的緊急醫療救護體系,通過構建標準化急救管理制度及全流程閉環響應機制,形成24小時覆蓋全院的“急救單元網格化布局”。成人急診、兒童急診、ICU、NICU、麻醉手術中心等專業急救組及機動支援隊組成急救梯隊,每年定期開展CPR及基礎心肺復蘇(BLS)急救培訓和急救演練,持續優化搶救流程,為群眾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