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4月16日消息(記者 潘頔)4月15日,“乘風新海南·起勢自貿港”主題外宣采訪團走進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高新區,深入探訪園區在南繁育種、深海科技等領域的創新成果,切身感受科技城蓬勃發展的“加速度”和自貿港建設下的創新活力。
聚焦深海科技
逐夢深藍的“創新引擎”
在崖州灣科技城產業促進中心,采訪團通過詳實的規劃展示,全面了解了科技城的戰略定位、政策優勢及產業布局。展廳內,“奮斗者號”和“深海勇士號”深海裝備模型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成為科技城深??萍紝嵙Φ纳鷦涌s影。

采訪團走進崖州灣科技城產業促進中心。記者 潘頔 攝
隨后,采訪團來到上海交通大學海南研究院,近距離觀摩了“深藍號”波浪滑翔機。該院工程師雷肖楠介紹:“波浪滑翔機利用波浪能和太陽能驅動,可廣泛應用于海洋環境監測、地質探測等領域,是我國深??萍甲灾鲃撔碌闹匾晒??!?/p>

采訪團來到上海交通大學海南研究院。記者 潘頔 攝
中國網記者胡俊感嘆道:“這里凝聚著科技創新的希望。眾多科研人員與學子深耕深海領域,為海南加快構建海洋新質生產力提供持續的科技創新。”

采訪團近距離觀摩“深藍號”波浪滑翔機。記者 潘頔 攝
南繁育種
科技賦能“農業芯片”
三亞得天獨厚的光熱條件,使其成為我國育種研究的“天然實驗室”。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的試驗田里,一臺軌道式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平臺正為玉米“掃描體檢”。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作物表型組學研究團隊科研助理李藝超解釋道:“作物表型(如株高、莖粗、產量等特征)是育種的關鍵依據。我們研發的軌道式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平臺,集成6種高精度傳感器,可實時獲取作物生長數據。結合大數據分析,能高效篩選優勢基因組合,大幅提升育種效率?!?/p>

軌道式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平臺正為玉米“掃描體檢”。記者 潘頔 攝

四川國際傳播中心何卓彥(左)體驗步移式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平臺。記者 潘頔 攝
采訪團還探訪了三亞電子加速器誘變育種實驗室。該實驗室技術總工程師許德春表示:“傳統雜交育種需5-7年才能獲得穩定后代,電子加速器誘變育種技術通過精準輻照,顯著提升了誘變后代的選育效率。目前已培育出60多種作物的突變體材料,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撐?!?/p>
“從荒草之地到創新高地,南繁科技城的蛻變令人驚嘆?!敝袊侣勆缬浾邊瘟韬f。
創新之城崛起
自貿港建設的“三亞樣本”
崖州灣科技城聚焦南繁種業、深海科技,吸引了眾多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形成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
隨著采訪的深入,崖州灣科技城的創新活力與發展潛力給采訪團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座崛起中的創新之城,正以“加速度”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采訪團合影留念。記者 潘頔 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