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汽車制造業關稅問題上搖擺。
4月15日,參考消息援引外媒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4月14日表示,考慮對25%的進口汽車及零部件關稅進行部分豁免,讓車廠有更多時間調整供應鏈。特朗普表示,這些汽車公司要在美國生產確實需要一點時間。
最近一段時間,特朗普大舉征收關稅引發金融市場的恐慌,并引發了華爾街經濟學家對美國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的深切擔憂。在汽車領域,3月27日,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并于4月初正式生效。
“產業鏈不是一天建成的。”楊松(化名)是一家全球零部件企業高管,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在美國宣布對進口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加征25%關稅時,他就認為美國會在汽車產業關稅問題上搖擺。
楊松表示,美國想要借此重塑全球汽車產業鏈的格局,并讓汽車產業制造業回流美國,但是汽車產業鏈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早已形成較為穩定的全球化布局,而且美國對進口零部件已有嚴重依賴,打破格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制造業回流美國是偽命題
美國汽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目前全美在售車輛中,進口車占比達48%,且本土生產的汽車平均含有30%的進口零部件,這使得美國對汽車產業加征關稅的實際影響遠超預期。
具體到美國車企來看,福特依賴墨西哥工廠供應全美約60%的車輛,通用汽車2024年在墨西哥生產了近90萬輛汽車,其中多數運往美國。公開資料顯示,以福特F-150皮卡為例,其發動機在加拿大制造,變速箱來自墨西哥,電子系統組件源于亞洲,這種生產模式意味著25%的關稅將在每個流通環節重復計征。
在對進口零部件加征關稅后,新車制造成本會進一步上漲,銷售價格也會隨之水漲船高。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預測,汽車售價有可能平均最高上漲1萬美元,這將迫使美國汽車銷量從年增長1%轉為下降3%。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認為,隨著乘用車進口被征收25%的關稅,以及零部件關稅即將推出,新車價格可能上漲8000美元至1.5萬美元。成本上升將壓縮消費者的購買力,迫使買家轉向二手車市場,并抬高維修成本。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歐洲、日本和韓國車企也將陷入困境。而這些關稅可能不會創造就業,反而因需求下降和利潤被壓縮而導致企業裁員。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Murtuza Ali表示:“新車市場的前景非常黯淡,價格上漲,供應趨緊將形成雙重打擊;但對二手車經銷商來說,會是一個黃金時期。”
特朗普在3月26日的表態中強調“汽車關稅將會是永久的”,并聲稱“在美國制造汽車無需繳納關稅”。但汽車分析師伊萬·德魯里強調:“美國沒有任何一款汽車能實現100%本土零部件生產,所謂‘完全本土制造可避稅’的設想違背現代汽車工業基本規律。”
事實上,汽車零部件的發展壯大史,是半部全球化史。汽車零部件的全球化,不僅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更能實現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專業分工和全球化供應鏈管理,以便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降低生產成本。?
市場認為,若汽車全球供應鏈的斷裂將帶來嚴重的連鎖反應,通過加征關稅來引導汽車制造業回流美國是一個偽命題。
福特、通用等美國車企股價在關稅政策公布后暴跌超5%,這也能反映出市場對成本激增的擔憂。4月10日,高盛公司將福特汽車評級下調至中性,目標價9美元。通用汽車提交的評估報告顯示,若全面執行新關稅,其年度生產成本將增加43億美元,相當于削減2.4萬個工作崗位。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在社交平臺X發文稱,在這場關稅風波中,特斯拉不可能全身而退,而是將受到重大影響。
據相關媒體報道,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在政策公布前已啟動緊急游說,要求對287種關鍵零部件實施關稅豁免。
而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零部件企業出口美國的風險敞口在近年來逐步降低。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布的數據,中國出口美國的汽車零部件金額峰值出現在2022年,此后逐年下降,到2024年,中國出口美國汽車零部件占比降至10.8%,第一名和第二名是墨西哥和加拿大,分別占比42%和13.7%。
多家車企斷供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兩周前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相關負責人在華盛頓,美國征收汽車關稅對歐洲和德國汽車業沖擊非常大,VDA第一時間表達了對美國征收25%關稅的堅決反對,向德國政府、歐盟提交了很多分析報告,也在與美國負責汽車板塊的相關機構進行了交流,希望能夠讓美國政府了解到征收高關稅對美國汽車行業的影響。”
針對美國政府出臺的關稅計劃,VDA主席4月3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種保護主義只會產生失敗者。美國消費者將受到特別大的影響,因為他們將通過通貨膨脹上升和產品選擇減少直接感受到額外關稅的影響。此類關稅也減輕了美國公司的創新壓力,從而削弱了其中期的國際競爭力。美國政府宣布的措施也給公司和汽車行業的全球供應鏈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和挑戰,這將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我們將持續密切關注相關事態發展,并將就其對供應鏈體系及集團全球生產網絡等方面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深入的內部評估。我們始終倡導構建基于規則的商品貿易體系、開放市場及穩定的貿易關系。這些要素對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經濟體系至關重要,尤其對汽車行業而言更是如此。同時,我們期待貿易伙伴間開展建設性對話,以確保規劃的確定性與經濟的穩定性,并規避貿易爭端。”奧迪中國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目前,歐洲多家車企已經采取了相應的舉措。其中,奧迪、捷豹路虎等多家歐洲車企已暫停向美國交付汽車。Stellantis集團(旗下含Jeep Dodge, RAM trucks 及Chrysler)宣布暫時停止其在美國五家工廠、墨西哥兩家裝配廠以及加拿大一座工廠的生產,并臨時裁員900人,同時將按月逐案協助供應商分攤關稅成本。此外,寶馬、奔馳等車企雖然暫時未對車型進行漲價,但同時采取了觀望策略。
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3月27日在一份聲明中稱,關稅不僅會影響美國的汽車進口,還將波及在美國本土生產并出口到海外市場的整車制造商。而歐洲車企在美國生產的汽車有約50%至60%用于出口。
征收汽車關稅對日韓車企影響也較大,日產已宣布將不再接受任何針對美國市場的英菲尼迪 QX50 和QX55 SUV的額外訂單,這些車型由日產與梅賽德斯-奔馳在墨西哥的合資工廠生產,預計在其他市場銷售的這些車型將繼續生產。
加拿大工會Unifor主席拉娜·佩恩警告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立即對汽車工人造成傷害,并破壞北美生產體系的緊密互聯性。
太平洋證券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2024年美國新車銷量約1600萬輛,其中進口汽車占美國新車銷量的50%左右,進口汽車中來自墨西哥的約為296萬輛,其次為韓國 (約154萬輛),日本約138萬輛,加拿大約107萬輛。日韓車企將受到此次美國汽車關稅政策更大的影響,日韓在美出口的價格競爭力將下降,倘若日韓車企選擇承擔部分關稅成本維持市場份額,將削弱企業的盈利能力。
上述研報稱,關稅政策倒逼汽車制造業回流,但汽車供應鏈重構周期長、代價高,將拖累外資車企電動智能化轉型進程。加征關稅將導致美國的新車購買成本增加,或將刺激二手車銷量及售價上升。美國通過對進口汽車加征關稅的主要訴求是迫使企業將汽車產能從墨西哥、加拿大等地轉移至美國,但整車制造環節的本土化僅是車企的初步應對措施,更重要的是汽車供應鏈的回流和重構,目前美國汽車制造業對進口零部件依賴度較高,企業或將不得不面臨供應鏈遷移成本高且周期漫長的代價,產業鏈的重新梳理甚至可能導致外資車企的利潤、現金流承壓,進而減緩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進程。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