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雷嘉)從首鋼園1號高爐的科幻綜合體,到借VR一秒穿越盛唐的國潮沉浸劇場,再到天文館的逼真演繹虛擬天象……北京市“科幻創新之旅”資源地圖近日發布,覆蓋全市11個區、42個特色點位,將科幻成果從產業端延伸至公眾端。
據了解,“科幻創新之旅”資源地圖是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會同相關部門,以本市“一核多點”科幻產業布局為依托,聚焦石景山科幻產業聚集區應用場景的同時,深入挖掘海淀、朝陽、大興、懷柔等相關地區以科幻為引領的文化科技融合資源,覆蓋全市11個區、42個特色點位,涵蓋科技研發、場景應用和全民體驗領域,有助于增強公眾對科幻前沿技術的認知和興趣,打造“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播”的科幻城市名片,推動科幻消費提質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資源地圖不僅展現了北京在科幻產業領域的創新實踐,也為推動科技旅游新模式探索了全新路徑。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地圖上看到,石景山區有10個點位,其中舉辦中國科幻大會的首鋼園-高爐SoReal科幻樂園是全球首個全沉浸式太空探索主題科幻綜合體和全球首個將XR技術與工業遺存結合的國際文化科技樂園,廣泛布局了多種創新科技,打造科技 生活的沉浸式文旅體驗。此外,石景山游樂園的《唐朝詭事錄·西行》國潮沉浸劇場、法海寺壁畫藝術館、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等均各有側重地引入了科幻元素。
在海淀區,圓明園遺址公園的“720穿越飛船”生動再現圓明園盛景,北斗導航則以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團隊為主體,提供系列講座、科普舞臺劇、科普展等服務活動。
在西城區,國家大劇院數字藝術展示基地匯聚了全息交互體驗等科技應用,北京天文館的數字投影系統逼真演繹虛擬天象,北京坊游幕VR大劇院用VR技術打造劇場體驗。
在朝陽區,798藝術園區借助VR提供多種沉浸式藝術體驗展,國家體育場的《唐宮夜宴》大空間沉浸展則讓觀眾一秒穿越盛唐,全息感受華夏文明美麗。
此外,還有東城區王府井的《看我天地中軸》構建1:1中軸線仿真場景,以及通州區的北京城市圖書館、經開區的空天城堡科普研學基地、昌平區的北京郵電大學智能信息通信科普基地等點位,都是將科幻成果從產業端延伸至公眾端的創新實踐。責任編輯:韓保林(EN087)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