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中區一家貓咖最近在社交平臺上悄然走紅,最熱鬧時每天涌入數百人來“打卡”,甚至讓店家應接不暇,還有外地朋友托付重慶本地網友“遠程”擼貓。
顧客并非單純被這里可愛的貓咪吸引,更是被背后一段關于守護與責任的故事打動——原本面臨歇業的寵物店里的貓咪險些無家可歸,被一位年近六旬的重慶孃孃和她95后兒子“臨危接手”,改造成一個溫馨的“貓咪之家”。

“我們會拼盡全力給貓貓一個家”
這家叫做“貓趣哼聲”的貓咖位于渝中區石油路時代天街一棟寫字樓里。上游新聞記者在貓咖內看到,在這個不到100平方米的兩層空間里,三十多位年輕顧客坐得滿滿當當。
他們有的在“擼貓”,有的拿著貓條尋找著“有緣貓”,有些會把腳邊經過的貓咪一把抱起來,抱在懷里玩。二十多只貓咪或打盹、或嬉戲、或撒嬌,安然地“享受”這群年輕人的寵溺和陪伴。
“哇,就是這里!”時不時便會有尋找而來的年輕人張望著推門進來,發出輕輕的驚呼,然后跟店主孃孃溫柔地問好,掃碼,開始開心地擼貓。
陳孃孃不厭其煩地給每個顧客講注意事項:如何抱貓會讓它們更舒服,哪只貓脾氣不是特別好,如果被它“甩臉色”不要在意......離開店時還會細心地用粘毛棒幫他們把衣服上的貓毛粘走。
說起這家貓咖的由來,陳孃孃深深嘆了一口氣。
2024年,一家寵物店準備關門,店里還剩幾十只貓咪沒賣出去,無人接手,面臨流離失所的命運。年近六旬的陳孃孃知道后,與兒子小孔一起商量,“店關了,這么多可憐的貓咪怎么辦,要不我們就接下來吧,總會有辦法的......”母子一拍即合,決定為這些面臨無家可歸的貓咪們打造一個家。
“其實之前我也沒有多喜歡貓,只是覺得不能眼睜睜看著這些無辜的小生命流落街頭,性命堪憂。”陳孃孃回憶。
母子倆接手后,將原本的寵物店打造成了一家以貓咪為主角的貓咖,重新粉刷墻面,設計貓爬架,給每只貓咪取了名字,熟悉它們的脾性。從此,這里的貓咪不再是商品,變成了他們的伙伴和家人。“只要貓咪還在,我們就拼盡全力養它們!不能讓它們沒有了家。”
母子倆的想法是,一起打工養活貓咪,為此小孔接了不少寫代碼的活兒,賺錢養貓。同時,在貓咖里,貓咪也可以“打工”養活自己——30只貓咪開銷不小,每月需要至少4000多元的貓糧,以及貓砂、貓零食等。

每只貓都有名字和故事
貓咖里的30只貓咪中,大部分是原店主留下的,也有后來母子倆收養的流浪貓,其他寵物店養不了的貓咪,也“慕名”送過來。
每只貓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性格,“煤球”全身黑色,活潑好動,愛往人身上蹭;“齙牙弟”膽小又黏人;“錢多多”最愛舔毛,還愛舔人的手;“大小姐”則比較高冷,看心情“上班”……
“我們想讓每個來的人都知道,貓咪們和人一樣,有性格、有情感,要用心地對待它們,而不是把它們當成隨意拋棄的商品。”陳孃孃認真地說。
“苦瓜”是在垃圾桶旁撿到的。好心的清潔工阿姨發現有只小貓翻了好幾天垃圾,母子倆為它尋找主人未果,推測可能是被人遺棄的,于是抱了回來打疫苗、洗澡,安置在貓咖里“打工”。“苦瓜”溫柔又乖巧,很快和其他小伙伴打成一片,也成為最受歡迎的貓咪之一。
為了照顧貓咪,母子二人早上7點開門,打掃、喂食、陪玩、接待顧客,一直忙到晚上。“周而復始也挺累的,但看到貓咪們能健康快樂地活著,覺得一切都值得。”小孔說。
但由于貓咖位置隱蔽,自從開門后到今年3月,生意一直比較慘淡,房租、貓糧、疫苗、清潔用品等開支壓得兩人喘不過氣來,母子倆只能用多年的積蓄艱難維持貓咖的運轉。

“遠程擼貓”:外地網友隔空送愛心
令人意外的是,今年3月,一位小姐姐無意中逛了貓咖后,從陳孃孃那里聽說了背后苦苦支撐的故事,在社交平臺上發帖,迅速傳播開來。“貓咖爸爸”和“貓咖奶奶”成了大家眼中的“貓咪守護者”,不少外地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希望支持他們。
“我在湖北,沒辦法立即來重慶現場擼貓,但可以遠程‘投喂’。如果哪位小伙伴有空,可以替我去擼貓嗎,我出門票錢!”“征集重慶的朋友代擼貓,我出錢,你出人!”網友們發起“遠程擼貓”行動:在線購買貓咖的“擼貓券”和貓零食,請重慶本地網友代為前往貓咖探望貓咪。
小胡是渝北區某高校大二學生,下課后她專程趕到貓咖,挑選了一只貍花貓,用貓條把它喂飽,讓它在自己的懷里安心入睡。
原本冷清的貓咖逐漸熱鬧起來,不斷有年輕人趕來貓咖,在這里拍照、擼貓、發呆、治愈。“這里不像一家店,更像一個小小的家。”來自重慶大學的小丁寵愛地摸著“苦瓜”的小腦袋,“以前我覺得貓咖的意義是貓咪為人類服務,提供情緒價值,而這家貓咖,卻是小貓咪們活下去的避風港。我會常來,希望能把貓爸爸和貓奶奶對貓咪的愛傳遞下去......”

從“虧本經營”到“人氣回暖”
“看到那么多人特別是素未謀面的網友們鼎力支持,就覺得絕不能辜負大家的期待。”小孔說,清明節期間,有位外地游客來重慶的第一站就是貓咖,還帶來了一大包貓零食和玩具。他說,自己家也養了貓,知道一個家對貓咪們來說有多么幸福。
貓咖的人氣不斷上漲,不僅成了不少年輕人的打卡地,陳孃孃也嘗試請愛貓家庭前來認養和學習養貓知識。“我們在思考怎么做得更專業一些,也許未來可以成立公益組織,幫助更多流浪貓。”
不過隨著客人的不斷增加,貓咖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店面太小,有時已經裝不下聞訊而來的客人,但因為房租問題又不敢貿然搬家;客人投喂太多,為了不讓貓咪被投喂太多撐到和累到,只能輪流“坐班”,保證健康。
“這些問題我們都在想辦法,這些貓都是有生命的,它們和客人們都信任我們,我們就不能辜負。”陳孃孃說,絕不會為了盈利讓貓咪受到傷害。“這間貓咖是為它們打造的避風港......”
在這家貓咖,“上班”時間寬松:每周一要“強制”放假,讓30只貓咪輪休。小孔買來雞胸肉、牛肉、蝦、雞心,給它們做貓飯補充營養,一個個挨著清潔牙齒、洗澡、驅蟲。
來貓咖的顧客都會收到一份貓條,有的貓咪吃不完,陳孃孃和小孔也鼓勵大家拿回去喂自己家的貓或是流浪貓。
在貓咖門口的小黑板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謝謝你們能來,謝謝你們滿懷對貓咪的愛。”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宋劍
編輯:鄧晞責編:林祺,李奇 審核:阮鵬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