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東盟 中日韓(東盟 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發布年度旗艦報告《東盟 3區域經濟展望2025》。
報告稱,美國政府4月2日宣布的大規模關稅政策標志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急劇升級,并引發了遠超市場預期的高度不確定性。但東盟 3地區也表現出抵御前所未有的全球貿易沖擊的韌性和政策應對能力。
AMRO首席經濟學家許和意(Hoe Ee Khor)表示:“美國宣布大幅提高并廣泛實施關稅,再加上隨后的事態發展,為東盟 3地區的經濟前景增添了顯著的復雜性。盡管如此,與過去全球沖擊時期相比,如今的東盟 3經濟體更具韌性和多樣化,因而更有能力應對正在展開的關稅沖擊。”
關稅政策帶來沖擊
2024年,東盟 3經濟體在經濟領域表現出強勁的韌性,盡管全球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仍實現了4.3%的增長。內需保持強勁,通脹在區域內有所緩和,投資持續流入半導體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等關鍵領域。技術周期的復蘇以及區域旅游的回暖進一步推動了增長。
進入2025年,持續的外部不確定性已轉變為前所未有且充滿波動的全球貿易環境。美國在4月2日宣布對來自超過60個經濟體的進口商品征收大規模關稅,涵蓋了所有東盟 3經濟體。除新加坡外,區域內其他經濟體都面臨遠高于10%的對等關稅。
報告稱,由于美國政府在不斷根據市場反應和貿易伙伴的反制措施調整關稅政策,實施細節保持著顯著的不確定性,形成了一個層次復雜且不可預測的貿易格局,且這種格局持續變化。供應鏈的不確定性、投資者的謹慎情緒,以及可能出現的連鎖貿易措施都使局勢更加復雜。
在4月2日關稅宣布之前,AMRO預測,得益于強勁的內需、投資復蘇以及低而穩定的通脹率,該地區在2025年和2026年的增長率將超過4.0%。然而,美國的關稅措施帶來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在初步情景下,區域增長率可能在2025年跌至4.0%以下,并在2026年進一步降至3.4%。但報告補充稱,這些初步預測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為美國政府會根據市場反應和貿易伙伴的對策不斷調整其關稅措施。
以較強實力和韌性迎接貿易沖擊
報告強調,東盟 3地區的經濟前景仍有堅韌的基本面為支撐,并正以較強實力和韌性迎戰此次全球貿易動蕩期。
首先,近些年來,區域內的經濟結構已經變得更加均衡,內需(消費和投資)和區域內貿易已成為增長的關鍵驅動力。雖然外部需求的沖擊會溢出到更廣泛的經濟中,但強勁的國內需求可能會繼續保持。政策制定者將關注財政和結構性措施,以支持和驅動增長。
其次,東盟 3地區的出口市場如今更加多元化。區域內貿易的深化和快速擴大的國內市場降低了對外單一出口市場的依賴。多年來,對美國的出口占比持續下降,目前對美出口僅占總出口的15%,相比2000年的24%大幅減少。與此同時,區域內貿易現在占總出口的45%,中國已成為該地區最大的最終需求市場,幫助穩定區域供應鏈和需求流動。持續推進區域一體化和貿易多元化將進一步增強該地區抵御全球動蕩的能力。
第三,許多東盟 3經濟體具備財政和貨幣政策空間,可以根據需要支持增長并應對下行風險。外匯儲備充足,為應對外部沖擊提供了重要緩沖。東盟 3經濟體還擁有過去危機中積累的豐富經驗,能夠有效結合財政、貨幣和其他政策措施,應對挑戰性的經濟環境。政策混合的調整能力將尤其重要,因為政策制定者將在未來幾個月努力緩解貿易中斷,同時保持經濟穩定。
集體韌性是最大的資產
報告認為,面臨這一前所未有的貿易沖擊時,東盟 3的集體韌性已成為其最大的資產。從亞洲金融危機到全球金融危機再到疫情,該地區在面對以往的外部沖擊時,每次都以更強的制度框架和更深的合作重新崛起。
東盟 3的經濟規模約占全球GDP和總貿易的三分之一,這一經濟體量在更為分裂的全球格局中提供了重要的杠桿作用。通過深化區域內貿易、投資流動和金融一體化,東盟 3經濟體可以進一步抵御外部沖擊,同時創造新的增長途徑。該地區加速的數字化和更廣泛的技術轉型為創新合作提供了額外的路徑。
最重要的是,東盟 3地區經濟體的多樣性代表了互補的優勢。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擁有不同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可以打造更具韌性的供應鏈,并創造互利的機會。這種多樣性,通過協調政策和一體化倡議加以利用,將潛在的脆弱性轉化為集體的韌性。
AMRO區域監測小組負責人艾倫·吳(Allen Ng,音譯)表示:“重振結構性改革和提高生產力是釋放該地區未開發增長潛力的關鍵。加速數字化、推動綠色轉型并提高生產率,將幫助東盟 3實現韌性強勁的高質量增長。”
艾倫·吳稱,中長期的關鍵優先事項包括提升產業能力、多元化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和市場、縮小投資差距、增強制度能力、提高服務業生產率,以及深化服務和數字貿易等領域的一體化。
報告稱,美國近期的保護主義貿易行為的廣泛性質,給全球貿易體系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盡管前景不明,前方的道路可能崎嶇不平,但東盟 3依然具備應對這一風暴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和政策能力。區域合作和政策協調前所未有地至關重要。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