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4月14日訊二十五年前,馬巨臣老師以濟南市萊蕪第一中學34級學子的身份走出校園,懷揣著對藝術的熾熱追求踏入山東藝術學院;二十五年后,他帶著豐碩的藝術積淀重返母校,在三尺講臺上續寫育人華章。從學生到教師,身份的轉變未曾改變他的初心——用藝術點亮更多年輕學子的夢想。49級張玉、59級莫小龍相繼叩開中央美術學院的大門,62級尚妍汐更以專業排名24的佳績圓夢清華美院。這些閃光的名字,不僅是他教育成果的見證,更是他藝術教育理念的最好詮釋。

深耕課堂 精進專業
在濟南市萊蕪第一中學的美術教室里,馬巨臣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藝術育人"體系。作為備課組長,他構建起"基礎 創新"的金字塔式課程;作為班主任,他推行"專業 文化"的雙優培養模式。那些入選省級展覽的油畫作品,則是他"教學相長"的最佳注腳。他說:"教師要像調色盤一樣,既要有扎實的功底,更要有無限的創造力。”



春風化雨 潤澤心田
在學生眼中,馬巨臣是嚴師,更是益友。他記得每個學生的繪畫特點,會在素描本上留下溫暖的批注,日常也經常與學生交流為他們答疑解惑。"馬巨臣老師不僅教會我們畫畫,更教會我們如何用藝術的眼光看世界。"考入清華的尚妍汐這樣回憶到。 正是這份亦師亦友的陪伴,讓馬巨臣的課堂既有專業的嚴謹,又充滿人文的溫度。

琴音繞梁 丹青流韻
繪畫與古琴,一靜一動,一畫一音。

薪火相傳 教育守望
從教以來,馬巨臣用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們樹立起熱愛藝術、追求卓越的榜樣。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帶著他的教誨與期望邁向更廣闊的天地,那些掛在教室里的學生作品,那些發往各大美院的錄取通知書,都是他最珍視的"代表作"。在藝術教育這條路上,他始終堅信:只要心中有愛,筆下有光,就一定能點亮更多學子通往藝術殿堂的道路。(通訊員 呂鵬祥 劉超)
魯網濟東新聞熱線:0531-76122110
責任編輯:孟昊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