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哥幾個的首頁應該已經被各種關稅的熱搜話題轟炸麻了吧。
美國逆天的“對等關稅”一簽署,可以說是向全世界發起了無差別攻擊,特別對咱們,一言不合就要加關稅。
從加 34% 到加 50% ,關稅率都累計到 145% 了,看起來就跟鬧著玩兒似的。
我請問呢,這是不是有點沒完沒了了。。。
現在,網上已經流傳出了不少關于關稅的段子,就比如受美國 145% 關稅影響,瘋狂星期四 v 我 50 活動改成 v 我 122.5 。
當然玩笑歸玩笑,但這種魔法對轟,已經造成了實打實的影響。
幾十萬億的市值在股市說沒就沒,更別提那些做美國市場生意的賣家,也是苦哈哈。
小紅書上隨便一搜,多的是做外貿和做跨境的賣家吐苦水,有企業的美國客戶通知暫停所有訂單,有工廠暫停排產給員工放假,還有的老板已經算好員工的失業賠償金了。。。
最明顯的,就是貨代的物流成本直線上升,不過幾天時間,某貨代海運渠道每公斤的費用已經累計上調了五六塊,甚至有些貨代都已經不收貨了。
在亞馬遜上做跨境的小李(化名)告訴差評君,如果關稅再漲,他們就要考慮換國家做了,實在不行,就干回媒體。。。(媒體人真情實感淚目了)
反正了解下來,雖說大部分賣家的態度還是“先讓子彈飛一會兒”,但這種理性觀望,多少也夾雜著對外部環境的無奈。
不過,結合這兩天查到的一些資料和新聞動態,差評君也在想,擴大內銷會不會是轉移風險的一個思路呢?
畢竟國內現在的風向是,上到商務部,下到各大電商平臺、零售商超,都非常團結一致。
前兩天,商務部已經明確表示,已經組織了有關商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座談,要幫外貿企業擴寬內銷渠道。
國內的電商平臺,也在想著法子幫商家渡過難關。
就拿拼多多來說,在美國“對等關稅”簽署當天,拼多多就推出了“千億扶持”計劃,說是要在未來三年內砸進去超過 1000 億的真金白銀。
如果大伙兒對 1000 億沒有概念,那可以看看去年他們家的財報,營收 3938.361 億,凈利潤 1223.436 億。這什么扶持力度,不用我多說了吧。
至于很多賣家擔心的內銷市場拓展問題,差評君覺著也不需要太過擔心。
內外貿一體化畢竟是大趨勢,現在國內的銷售渠道也在慢慢打通,更何況,國內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內外貿兩條腿走路,而且走得穩穩當當的例子。
河北滄州這個地方,大伙兒不一定熟悉,但稍微懂點美妝的,大概率都用過他們那的化妝刷。以至于網上一直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中國刷子千千萬,河北滄州占一半。
大大小小的化妝刷品牌從這里誕生,但很少人知道,最早滄州做的,其實是產業鏈里“又臟又累還不掙錢”的代工業務。
上個世紀 90 年代,一批韓國企業來到滄州的青縣,對內請當地工人生產賣價只有幾塊錢的化妝刷,對外把化妝刷供給國際品牌,一把刷子溢價到好幾百。
后邊兒韓企撤退,學到技術的工人就自己建廠單干,只不過干的仍然是給國際大牌代工的出口生意,對品牌方的依賴程度比較高。
可總這么替別人打工也不是個辦法,等哪天客戶不給訂單了咋整,所以真不如自己做品牌。
以花漾這個化妝刷品牌為例,創始人張夢瑋早年就是給韓企做采購的。一開始,花漾是通過博主安利走到了消費者面前,但真要論起來,生意更多是電商平臺帶來的。
就拿拼多多來說, 2020 年花漾品牌入駐拼多多,靠著百億補貼等平臺資源,很快就起量了。去年雙十一,還登上了拼多多化妝刷熱銷品牌的第一名。
跟花漾類似的,還有受受狼、琴制這些同樣來自青縣的國產化妝刷品牌,數據顯示,青縣全縣化妝刷注冊商標近 500 個,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 50% 以上。
靠著電商渠道,曾經那個以出口外貿為產業基礎的滄州青縣,已經成功撕下代工廠的標簽,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產業轉型升級。
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山東的平度。
盡管占了全球假睫毛七成的產量,但早年間以外貿代工為主的模式,也讓平度處處受制于品牌方。
于是,打造品牌、轉戰電商也成了平度假睫毛打怪升級的路徑。如今,平度每年假睫毛的生產量已經達到了 1.2 億副,行業產值超過百億。
另外像江蘇東海的穿戴甲,每年雖說有四成產能通過跨境電商銷往國外,但在國內,也通過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打響了知名度,小小的穿戴甲,已經成了東海縣的財富密碼。
這么說吧,不管化妝刷、假睫毛還是穿戴甲,這些產業帶已經完成從價格到價值的升級,當然更重要的,是由原來單一的出口模式,變成了國內國外兩頭賺。
再回到這次的關稅問題上,反正咱們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堅決不認慫。那既然外部形勢咱們把控不了,但把雞蛋分開放到不同的籃子里,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這種不確定性。
況且,國內電商平臺這次的扶持力度,都不是一般的大。
還是以拼多多為例,“千億扶持”計劃沒發布幾天,已經推出了不少實打實利好商家的舉措。
進一步減免了商家的技術服務費不說,又大幅下調了大家電、二手數碼等類目的店鋪保證金。以二手平板電腦為例,之前店鋪保證金怎么說都得 20000 元,這次減免之后,最低 500 塊就能拿下。
還有“ 100 億商家回饋計劃”,直接發優惠券,商家不虧,消費者也樂呵。
其他的還有什么“ 2025 多多好特產”專項行動,依舊是拼多多重視農業的一貫風格。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還特別提到了,“千億扶持”將會加大對跨境中小商家的補貼力度。種種措施加碼,對于想要同時兼顧內外的中小賣家來說,說不定是個好機會。
畢竟中小賣家的底子薄,抗風險能力沒那么強,而且體量相對小,小船也更容易掉頭。
當然了,除了擴大內銷以外,轉口貿易、布局多元化市場、優化供應鏈并通過技術賦能,可能也不失為轉移風險的好法子。
畢竟咱們國人向來擅長破局,往前倒個幾十年,也不是沒有難的時候,但那股勁一上來,不管多硬的骨頭都得給你啃下來。
所以有應對危機時的決心和膽量在,總會有路能走通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