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選購筆記本電腦或者顯示器的時候,各家品牌都會宣傳自家屏幕通過了各種HDR認證,而面對像DisplayHDR 1000認證、HDR 1000 True Black認證這些專業名詞,小白用戶往往一頭霧水。
到底這些數字和名詞背后代表著怎樣的畫質差異?我們又該如何根據自身需求做出選擇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HDR是什么,HDR全程“高動態范圍”,它的核心追求是突破傳統屏幕的亮度與色彩限制。想象一下真實的陽光穿過樹葉的瞬間:人眼能同時看清刺眼的光斑和樹蔭下的青苔,但普通屏幕要么讓高光過曝成一片慘白,要么讓暗部糊成一團黑影。
HDR技術正是通過提升峰值亮度、降低黑位亮度、擴展色域范圍這三大手段,讓顯示屏能還原這種自然界的光影層次。而VESA(視頻電子標準協會)制定的DisplayHDR系列認證,本質上是對這些技術指標的量化和分級。
目前主流的認證標準分為兩大陣營。針對LCD屏幕的通用型DisplayHDR認證,從入門的400到旗艦的1400,數字代表著峰值亮度,就比如DisplayHDR 400就代表著屏幕的峰值亮度至少能達到400尼特。
不過入門級的認證,雖然能滿足日常辦公需求,但由于缺乏分區背光控制,其對比度相對較低。如果需要進行一些專業工作,那還是更高標準的DisplayHDR 1000/1400這類高端認證更合適。
它們不僅要求1000尼特以上的峰值亮度,還需要數百甚至上千個背光分區。每個分區都能獨立調節明暗,使得畫面中同時存在燭火微光和金屬反光時,兩者都能保持細節。
不過,LCD技術終究有其物理局限,即便背光分區再多,關閉背光時人會有細微漏光,這也是為什么另一條技術路線—OLED屏幕能夠開辟出專屬的True Black認證體系。
OLED每個像素都能獨立發光的特點,讓它能實現理論上無限的對比度。True Black認證與DisplayHDR認證的等級劃分差不多,也是從入門的400,到高端的1000。
尤其是HDR 1000 True Black認證,這類屏幕通過最新一代的OLED微透鏡陣列等技術,將峰值亮度推高到1000尼特,即便在陽光直射的咖啡館,屏幕上的雪山反光也能保持耀眼奪目。不過隨之而來更高的亮度加速了有機材料的衰減,長期顯示任務欄或狀態欄仍存在燒屏隱患。
當我們在選擇HDR認證時,關鍵要理清自身需求優先級。預算有限的學生群體,DisplayHDR 400的筆記本足夠應對網課和追劇;而像硬核玩家和專業設計從業者則建議根據自身預算選擇HDR 400 True Black或者HDR 600 True Black的筆記本電腦或者顯示器。
另外,MiniLED技術的出現也正在模糊LCD與OLED之間的界限。通過將背光分區數量提升到數千級別,既能實現接近OLED的黑位表現,又保持了LCD屏幕的耐久性。不過價格嘛,就見仁見智了。
說到底,我們在選購筆記本電腦或者屏幕時,如果對各種HDR認證感到疑惑,不妨親自去線下店里感受一下,畢竟眼睛才是最好的畫質裁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