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創新引領 競逐藍海” 廣東省湛江灣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簽約,及動工系列活動,在廣東省湛江灣實驗室龍王灣園區舉行,不僅集中展示了湛江灣實驗室科研成果,更是呈現了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李旭東,湛江市政府副市長何嘉旻,湛江市政協副主席、湛江灣實驗室主任歐先偉等參加了揭牌儀式及系列活動。

湛江灣實驗室是粵西首個廣東省省級實驗室,2018年11月獲得廣東省政府授牌,實驗室是在廣東省登記設立的事業單位,是公益性事業單位,以湛江市人民政府作為建設主體,主要依托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嶺南師范學院等單位共同建設。活動現場,湛江灣實驗室與多家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集中揭牌了海洋精粹美妝聯合實驗室、海洋漁業行業數據空間、海洋裝備防腐防污新材料聯合實驗室。

廣州市茗妍化妝品有限公司和廣東茗鏵智妍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設立的海洋精粹美妝聯合實驗室,此次在政府與科研機構領導們共同見證下揭牌成立,并依托廣東省湛江灣實驗室的海洋生物科研優勢,聚焦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在抗衰老、防脫發、防曬、抗敏、祛痘、美白祛斑等六大美妝領域深度研發與產業化應用,標志著中國化妝品行業在海洋生物科技領域更進一步向自主創新的新階段邁進。
海洋精粹美妝聯合實驗室核心技術將突破行業歷史并產生行業重大意義:
一,打破原料“卡脖子”困局,重塑產業上游生態。
中國化妝品行業長期依賴進口活性原料(如歐美壟斷的玻色因、麥角硫因等),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海洋精粹美妝聯合實驗室將通過海洋微生物高通量篩選技術、深海藻類靶向萃取技術及極端環境生物仿生合成技術,從南海深海熱液區微生物中提取出新型抗衰多肽(MPA-7),其抗氧化能力較傳統成分提升300%,且具備低致敏特性。此舉將推動國產化妝品從“配方組裝”向“源頭創新”轉型,重構全球美妝原料供應鏈大格局。
二,六大技術方向將填補國內空白:
1,抗衰老:基于珊瑚共生菌的端粒酶激活劑研發,突破現有成分難以穿透皮膚屏障的技術瓶頸;
2,祛痘:開發紅樹林植物提取物復合體,模擬人體皮膚微生態,實現“以菌抑菌”的動態平衡;
3,美白祛斑:利用貝類共生藻的光保護原理,研究可降解黑色素微膠囊技術;
4,防曬:從深海浮游生物中提取仿生光反射粒子,實現全波段物理防曬且零納米毒性風險;
5,防脫發:基于虎頭鯊表皮粘液蛋白的毛囊再生誘導因子,將其提取并將轉化應用于臨床;
6,抗敏:研究海洋生物通過生物仿生屏障、免疫穩態調控、微生態精準干預三重機制,重構防敏領域的科技范式。
三,綠色制造引領可持續發展
將海洋生物廢棄物循環利用形成體系,將漁業加工廢料(如魚鱗、貝類外殼)轉化為高純度膠原蛋白與甲殼素,使原料成本降低40%,碳排放減少65%,為全球美妝行業提供“藍色經濟”范本。

將對全球價值鏈重構與影響:
一, 技術輸出改寫國際競爭規則:
中國擁有全球最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占地球海洋物種15%),此前卻因技術滯后未能轉化為產業優勢。該實驗室的成立,使中國首次在**海洋源性美妝成分專利池**構建中占據主導地位。據預測,其成果將在5年內帶動國內相關原料出口增長200%,迫使歐美企業從“技術輸出方”轉為“合作采購方”。
二,將解決發展中國家共性痛點:
針對東南亞、非洲等高溫高濕地區消費者的痤瘡、光老化等問題,實驗室開發的熱帶海洋真菌抑痘復合物(TMF-3)及低成本生物防曬劑,可通過技術授權模式快速落地,助力“一帶一路”國家建立本土化美妝產業鏈。
三,推動行業標準全球化:
實驗室將聯合國際化妝品化學家學會(IFSCC)發布《海洋活性成分安全評估指南》,將“海洋生態兼容性”納入化妝品原料評價體系,倒逼歐盟修訂REACH法規中海洋生物成分的監管框架。
未來展望
廣東省湛江灣精瘁美妝聯合實驗室將在“政產學研”支持下協同創新,計劃在2026年篩選多種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做美妝研究。到2030年有望憑借海洋生物科技優勢,在全球功能性化妝品市場份額影響中國美業從目前的12%提升至35%,真正為實現中國從“美妝制造大國”向“美妝科技強國”的歷史性跨越作出貢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