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構建行業多方共贏的生態合作體系,由中望軟件牽頭與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廣東省工業軟件創新中心、工業產品設計與仿真軟件創新聯盟等單位,聯合推出“標桿100”案例計劃,邀請100位教育行業標桿先行者,分享在培養國家戰略人才過程中的實踐和經驗。本期走進西南石油大學,以下根據機電工程學院院長韓傳軍教授的教育實踐經驗整理。
西南石油大學是新中國創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高等學校。2013年,學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成為入選該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2017年9月,入選為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22年2月,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學校下設15個二級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學校初建時設立的三大院系之一,多年來學院秉承學?!盀樽鎳佑停瑸槊褡鍫帤狻钡拇髮W精神和辦學理念,聚焦石油裝備智能設計與制造領域,形成了擁有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工業設計、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等8個專業的特色專業群。學院現有在校生4000余人,專任教師16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占比超60%。近年來,學院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項,建成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牽頭完成多項國家重大油氣裝備研發項目。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五年超96%,為行業輸送了高素質的人才。
學科建設:與國產化戰略同頻共振
學院以培養高素質人才和建設高質量學科為目標,積極引入中望軟件 CAx 技術。這一舉措既滿足了教學貼合國內工業標準、使學生無縫對接企業需求的現實要求,又響應國家“國產替代”戰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保障了產業鏈安全。從長遠來看,它增強了學生對本土技術的信心,為相關領域培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端人才,推動了行業標準制定與生態共建。
在教學實踐中,中望軟件深度融入課程體系。在《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這門課程中,學生借助中望3D進行抽油機三維建模與運動仿真,并結合油田實際優化設計參數。這種課程與行業案例融合的模式,提升了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也為國產軟件的推廣實現了助力。同時,學院計劃開發20 石油裝備典型案例庫,形成“教學 - 實踐 - 產業” 的完整閉環。
學院以新工科建設為重要抓手,學院已規劃將中望軟件教授納入教學體系,同時準備啟動設置“CAD工程師”“CAE分析師”等專項認證。如畢業生通過認證,就業時將優先被行業知名制造業企業錄用。認證不僅證明學生技能達標,更彰顯其支持國產化的責任感,契合企業“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需求。
校企合作:國產CAx技術深度賦能
學院以中望軟件技術為紐帶,構建起“教育-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作為工信部首批國產工業軟件(CAx)產教融合創新工作站共建單位,學院遵循 “技術協同、資源共享、人才共育” 原則,在多緯度推進校企合作:
●技術標準共建:聯合中望軟件、電子五所等單位,研發適用于石油裝備行業的CAx技術標準,填補行業規范空白;
●課程體系重構:將國產軟件融入《機械設計》《工程設計制圖》等核心課程,確保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
●雙師型團隊建設:教師赴企業研修,企業工程師駐校授課,形成“雙向賦能”師資培養機制,已累計培養“雙師型”教師20人;
●實訓平臺升級:依托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搭建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國產軟件實訓平臺,學生通過仿真油田鉆井系統、智能采油裝置等場景完成全流程設計,入職后技術適應周期縮短40%。
學院的實訓基地和實驗室以中望軟件 CAx 技術為核心,模擬企業真實設計環境。學生能在此完成產品設計到制造的全流程實訓,實踐能力得到極大強化,入職企業后的技術上手速度提升 30% 以上,有效縮短了從校園到職場的適應期。
學院已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的特色模式。近三年,學生獲“先進成圖大賽”“智能制造大賽”“中國研究生能源裝備設計大賽”等國賽一等、特等獎23項。競賽成果反哺教學,催生專利15項、校企合作項目8項。獲獎學生被行業名企爭相錄用,就業競爭力顯著提升。
產學研融合:繪教育生態合作新格局
學院計劃以“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為路徑,推動教育生態創新:
●協同創新平臺建設:聯合中望軟件共建“工業軟件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制定教學標準、共建共享課程資源庫,設立聯合基金支持科研攻關,推動教師與企業共建 “技術攻關小組”,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案例。打造西南地區工業軟件教育高地,輻射成渝雙城經濟圈。
●課題科研與人才培養:與中望軟件共建“訂單班”,定向培養CAx技術人才,實現“入學即入職、畢業即上崗”,為區域制造業輸送“零磨合”技術骨干,服務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戰略。
西南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的探索,不僅是一所高校的產教融合實踐,更是中國高等教育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重塑產業競爭力的生動寫照。在面對“卡脖子”技術亟待突破、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挑戰時,學院以國產工業軟件為支點,助力國家教育、產業與科技協同創新的范式革命。隨著更多高校如西南石油大學一樣將教育使命與國家需求深度融合,中國工業軟件的“自主之翼”必將飛得更高更遠——這是石油裝備行業的突圍之路,也是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智造強國”的必由之路。
關于中望軟件
廣州中望龍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國內首家A股上市的CAX解決方案商,擁有7大全球研發中心,深耕教育領域16年,為超4000所院校及8.5萬所K12機構提供專業人才培養支持。
關于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
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2017 年于北京成立,接受工業和信息化部業務指導,掛靠單位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秘書處設在電子五所,自成立以來,積極發揮行業紐帶作用,持續開展產業研究、公共服務、生態培育等多項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工業軟件產業生態發展。
關于廣東省工業軟件創新中心
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等11 家主要成員單位共同組建,中心于 2022 年獲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批復籌建,聚焦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卡脖子”技術攻關與生態建設,推動國產替代。
關于工業產品設計與仿真軟件創新聯盟
由工軟數創牽頭組建,院士領銜專家團隊,匯聚近百家單位構建全鏈條創新體系,主攻設計與仿真軟件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