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鐵集團長沙機務段整備車間,有這樣一群“機車醫生”:他們穿梭于機械轟鳴的庫房,用鷹隼般的目光掃過每一寸管線、每一個儀表,以精湛技藝和嚴謹態度守護著機車安全的第一道防線。2025年3月,張濤、夏岳龍、周光明三位檢查司機接連發現重大安全隱患的事跡,正是這支鐵軍隊伍日常工作的生動縮影。
細微處見真章
3月6日清晨,檢查司機張濤俯身貼近DF11-072機車機械間,突然捕捉到一絲若有若無的柴油味。順著氣味溯源,他發現燃油壓力表連接處竟有細若發絲的管線狀滲漏。“別小看這針尖大的油漬,一旦高壓運行可能引發火災!”他立即上報更換鋼編軟管,反復進行試驗,確認隱患徹底排除。事后測算,若該故障未被發現,機車在長途運行中極可能因燃油噴射釀成重大事故。
數據異常追到底
“微機顯示輪徑1239mm?這不符合該車型標準參數!”3月11日,周光明在檢查SS8-227機車時,敏銳發現微機系統在未提手柄狀態下異常顯示電流電壓。他并未簡單報修,而是深入比對歷史數據,最終鎖定信息顯示板故障與輪徑參數錯誤雙重誘因。經過3小時精密調試,機車“神經系統”終恢復正常,避免了因數據失真可能導致的行車控制紊亂。
動態監測顯擔當
3月21日,HXD3C421機車高壓試驗現場,夏岳龍緊盯著儀表盤突然皺眉——手柄級位竟異常顯示13級。“這就像汽車掛空擋卻顯示高速行駛,會誤導司機造成操作事故。”他當機立斷中止試驗,配合專修組拆解司控器,發現內部編碼器存在接觸不良。更換新設備后,他堅持進行5輪不同工況測試,確保每個檔位反饋精準無誤。 這些看似偶然的發現,實則是檢驗組日積月累的專業沉淀。班組獨創的"四維檢測法"(眼看、耳聽、手觸、鼻嗅),將傳統經驗轉化為系統化的工作標準。車間主任介紹:“每位檢查司機都需熟記48類機型、上萬個零部件的技術參數,他們的眼睛就是最精密的檢測儀。”
在鐵路蓬勃發展的時代,整備檢驗工作被賦予更深內涵。正如三位司機在分享會上所言:“我們的崗位就像機車‘出港’前的最后一道閘門,漏檢一個螺絲釘,可能就是千里之外的行車險情。”這種將平凡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正在長沙機務段激發出強大的示范效應——2025年以來,車間實現連續135天"零故障出庫",安全隱患被消滅在萌芽階段,為萬里鐵道線筑起堅實的安全屏障。 晨光中,又一批檢修完畢的機車鳴笛啟程。整備車間的“機車醫生”們再次拿起工具包,走向新的待檢車輛,他們的身影與鋼鐵巨龍融為一體,共同勾勒出中國鐵路最動人的安全風景線。(周航)
責任編輯:吳英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