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拆遷房屋的歸屬權并非全部屬于戶主,而是根據法律登記和實際貢獻綜合判定?。根據《民法典》和《土地管理法》,不動產物權的歸屬以登記簿記載為準,房產證是所有權的主要證明。若房屋登記在戶主名下,則拆遷補償主要歸屬戶主;若登記為其他家庭成員或共有狀態,則需按登記分配。
農村拆遷房子補償標準
1、補償標準
(1)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根據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例如,樓房(二層以上)每平方米補償3300元,搗(預)制磚砼結構房屋每平方米補償2800元,磚瓦房每平方米補償2400元,平(草)房每平方米補償1900元。這只是一個參考標準,各地會根據實際情況有所不同。
(2)周轉補償費: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3)獎勵性補償費:用于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愿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等。
2、補償方式
(1)有條件的優先采取宅基地遷建安置,另補償房屋重建成本價:即重新給被拆遷人一塊本村宅基地,再給予足夠的錢讓其蓋起與被拆遷房屋面積相當的房子。
(2)純貨幣補償:補償金額為房屋重建成本價加上宅基地地價。其中,宅基地地價各地有區位補償價,可通過當地政府網站或者國土部門網站查詢了解。
(3)房屋置換:相同地段按照面積,拆多少補多少。比如被拆遷人的房屋面積是200平方米,那么就應補償給其相同地段至少200平方米的安置房。
3、特殊情況處理
(1)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建制撤銷的補償安置:被拆遷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與貨幣補償金額同等價值的產權房屋調換。貨幣補償金額計算公式為:(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 同區域新建多層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土地使用權基價 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
(2)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建制不撤銷的補償安置: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區域,被拆遷人可以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村或居民點范圍內申請宅基地新建住房,并獲得相應的貨幣補償,計算公式為:(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 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不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區域,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與貨幣補償金額同等價值的產權房屋調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