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根據美國海關的最新指南,智能手機和電腦將不受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
新的關稅指南還包括對其他電子設備和零部件的豁免,包括半導體、太陽能電池、平板電視顯示器、閃存驅動器、存儲卡以及用于存儲數據的固態硬盤等。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手機等許多電子產品都在中國生產,但報道沒有提到中國產電子產品是否在免除范圍內,一家科技網站稱,根據我們對文件的解讀,豁免條款中沒有提及針對中國的條款,這意味著來自該地區的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產品不會被征收145%的關稅。
這則消息引發了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美國的關稅政策一天三變,比天氣變化都快。
目前來看,蘋果回美國制造很難,如果強行加征更高的關稅,蘋果公司要么自行消化成本,要么將其轉嫁給消費者。
長期以來,蘋果在全球構建了極為精密的供應鏈體系。例如,中國鄭州富士康方圓300公里內可獲取iPhone所需95%的零部件,低成本且高效的供應鏈是蘋果實現高利潤率的重要基礎,蘋果放棄現有供應鏈體系,在美國新建具有同等水平的供應鏈,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資金成本,代價都極高。
分析師估算,僅將iPhone的最終組裝環節轉移至美國,成本就將上升25%,若再疊加“對等關稅”,總成本或飆升91%。
在美國生產iPhone,價格將會翻3倍,蘋果公司如果將10%的產業鏈搬回美國,就得耗費3年時間和300億美元,這筆賬怎么算都劃不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