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清明將至,“代客祭掃”服務悄然興起。大皖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除個人兼職外,還有殯葬店、殯儀館、公墓陵園等推出了“代客祭掃”服務,價格50元至上千元不等,還有商家稱可以提供個性化服務。不過與此同時,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關于“代客祭掃”的相關消費糾紛也逐漸顯現。

“代客祭掃”服務興起 價格大多為100元至上千元
大皖新聞記者發現,在小紅書、淘寶、閑魚、抖音等多個網絡平臺,以“代客祭掃”“代客掃墓”“代祭祀”為關鍵詞搜索,提供這些服務的個人或商家很多,有的還打出“代客祭掃一條龍服務”“代祭祀套餐”等字樣,價格大多100元至上千元等。
云南曲靖市富源縣宋先生是一家花店的老板,今年清明時節開始做“代客祭掃”服務。4月1日,宋先生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因為有些人在外地工作,離家路途遠,不能回家,考慮這些人清明掃墓的需求,所以他開展這方面的服務工作,“比如準備鮮花、清洗墓碑、上香燒紙等。”宋先生說,“代客祭掃”收費在300元左右,今年只在網上發布了相關的信息,暫時還沒有接單。
天津一家殯葬店在網上發布了天津地區代掃墓服務信息,價格100元。服務內容包括墓碑、墓穴周圍清掃、清香一把、普通水果一份、菊花一束(盆)、視頻錄像。如需另外代祭服務,可以隨時咨詢。該店家稱,除了上述基礎服務外,還有個性化服務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制。
此外,當地一家墓園提供的清明節“代客祭掃”套餐顯示,不同套餐價格不同。260元的基礎套餐包括水果四種、新鮮捧花一束、點心一份、代客祭掃服務,280元的升級套餐增加清明小捧花;380元的基礎套餐包括水果八種,新鮮捧花一束、點心兩份,400元的升級套餐增加清明小捧花。

一家北京跑腿幫辦公司在網上發布了“代客祭掃”服務。客服稱目前全國各地都可以提供這項服務,全程拍照錄視頻,讓客戶隨時掌握現場情況,今年以來已經接了約100單。
還有個人在網絡平臺稱將接單“代課祭掃”項目。大皖新聞記者看到,其在個人賬號上表示只在上海提供代掃墓的服務:代掃費288元,每名客戶贈送鞠躬3個,跪地磕頭一個10元,以此類推。還可以朗誦思念文案,燒紙、香燭等。

記者注意到,雖然各平臺提供代客祭掃服務的個人或商家很多,但從付款記錄來看,下單人次并不多,不少商家店鋪在該項目上都顯示“0人付款”或“1人付款”。不過也有商家稱,有的是加微信后付款,不一定在平臺顯示付款記錄。
不少地方免費提供“代客祭掃”服務,遙寄思念
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有的地方政府部門也發布消息,鼓勵有條件的公墓管理機構提供“代客祭掃“服務。
4月1日,湖南省婁底市民政局發布消息顯示,為了滿足部分群眾因工作繁忙、身處異地等原因,難以在祭掃時親自前往殯儀館緬懷親人的需求。3月31日,婁底市殯儀館免費推出“代客祭掃”服務,工作人員身著肅穆服裝,仔細為安葬在公墓山的每位逝者擦拭墓碑,精心挑選鮮花,確保每一束花都能傳遞家屬的深情厚誼。
據福建當地媒體消息,清明將至,福州迎來傳統祭掃高峰。3月30日,記者走訪福州市多家陵園了解到,隨著現代生活方式轉變和社會觀念更新,今年清明期間代祭掃服務呈現顯著增長態勢。據三山人文紀念園統計數據,該園代祭掃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50%。
浙江金華市文明辦、市民政局聯合發出文明祭掃倡議書顯示,該市龍山公墓免費提供代客祭掃服務,為群眾代為擦拭墓碑、敬獻鮮花,市民朋友可將墓主姓名、墓穴位置、申請人姓名、與墓主關系、聯系方式及寄語發送至相關郵箱。
此外,2025年海南省清明節祭掃工作新聞發布會提到,鼓勵有條件的公墓管理機構開通綠色便捷通道、提供“代客祭掃”服務等,保障老年人、殘疾人和身處異鄉人員的祭掃需求。
社會學專家:若生前未盡孝,再隆重的儀式也只是表演
“代客祭掃”的興起,也引發網民討論。有人認為這是傳統習俗和現代生活相結合的創新方式,方便在外人員表達心中思念,但是也有人認為其形式大于內容,缺乏真誠。
對此,4月1日,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王云飛認為,“代客祭掃”現象是傳統祭祀文化受到現代觀念沖擊的一種表現。
“隨著樹葬、海葬等生態葬法普及,祭祀文化或將徹底脫離地理空間限制。”王云飛指出,年輕群體已呈現“去儀式化”傾向,“新一代可能更傾向隨時隨地的精神對話,而非特定時空的實體祭掃,而代客祭掃行業的出現是‘去儀式化’的一種現象。”
王云飛表示,“代客祭掃”引起熱議本質上反映了孝道評判標準的時代位移。“生前若已踐行孝道,后續祭祀形式可靈活選擇。若生前未盡孝,再隆重的儀式也只是流于形式的表演。”王云飛稱,中國傳統“厚養薄葬”的智慧,主張與其糾結祭掃形式,不如反思在親人生前是否給予更多實質關愛。
王云飛稱,對于受客觀條件限制者(如外地工作、身體不便),代掃可作為情感寄托的補充;但有能力到場卻選擇代掃者,本質上割裂了祭祀行為與情感聯結。他認為,商業化代掃的價值需結合動機判斷,“相比完全遺忘先輩者,愿意通過代掃維系情感紐帶的群體值得肯定。”
律師建議:盡量選擇正規服務平臺購買“代客祭掃”服務
大皖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隨著“代客祭掃”服務需求增長,線下與網絡“代客祭掃”服務供給魚龍混雜,相關消費糾紛逐漸顯現。有市民稱因為上班無法回家掃墓,在網上看到代掃墓的廣告點擊鏈接,聯系客服人員,隨后付款。但是在后續聯系客服發現被對方拉黑了,這才發現自己被騙了。也有職業代掃人說,自己完成“代掃”后,客戶卻不給錢。
記者注意到,近日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專門作出提醒,要警惕“代掃墓”騙局。對于“代客祭掃”糾紛維權問題,4月1日,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表示,從法律視角看,“代客祭掃”服務一般更傾向于委托合同關系,消費者委托“祭掃者”完成特定的祭掃任務,“祭掃者”按照消費者的要求行事,消費者支付報酬。對于未完成委托任務的行為,消費者可先與對方協商退款,也可依據合同等證據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向12315平臺進行投訴。
對此,河南良承律師事務所李振斌律師也提醒,消費者與商家在約定“代客祭掃”服務時,要留存好服務聊天溝通記錄、訂單記錄和付款記錄等憑證,最好能簽訂正式書面合同,明確服務內容、交易金額、違約責任等。同時消費者要警惕低價陷阱,盡量選擇正規服務平臺購買“代客祭掃”服務。
大皖新聞記者 余康生 見習記者 周镕健
編輯 陶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