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代iPhone用一根手指花開了智能機時代,蘋果從此成為了顛覆者的存在。2024年,WWDC上Apple Intelligence橫空出世,似乎又要顛覆時代,但直到今天iOS 18.4更新,也只是有了簡體中文,國行用戶依然不能使用。
每款新iPhone的界面上都寫著“為Apple智能預備好”,但用戶購買了新機,友商教育了市場,模型迭代了一次又一次,沒有為Apple智能預備好的,只有Apple自己。
當馬拉松變成百米沖刺
如果只看iPhone的發展,你會發現蘋果在大多數情況里其實是“跟隨者”,指紋識別、雙攝、全面屏……但蘋果總會用更好的體驗來征服用戶。
Touch ID一經推出,很快各家廠商都開始跟進正面指紋識別;iPhone 7 Plus的長焦 廣角雙攝組合,成為了如今手機影像的標配,而多攝像頭的流暢切換,直到今日其他廠商也沒完全追上;全面屏的COP封裝、觸控條手勢,也在發展中成為了其他廠商的旗艦選擇。
蘋果總給人一種不緊不慢的悠然感,如果做不到最好就不把產品拿出來,但拿出來的就一定是王炸,如同一個跑馬拉松的選手,并不在乎前半程的成績。
這并不僅限于iPhone,AirPods之于藍牙耳機、Apple Pencil之于觸控筆,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以至于像Air Power這樣偶爾一個沒有順利面世的產品,并引不起用戶的關注——當然,后面蘋果給出的MagSafe又成為了新的答案。
不過近幾年,蘋果的“馬拉松”策略似乎不靈了,首先就是2022年公布,預計“明年”與大家見面的新一代CarPlay。在蘋果的規劃中,包括路虎、奧迪、林肯、極星在內的國內外廠商都會在2023年底前發布,
如今打開蘋果官網,你只能看到新一代CarPlay的介紹,但那個“第一批適用車款將于2024年推出(是的,延期過一次)”的橙色文字,已經悄然消失了。
而國產廠商的智駕、車機能力在蘋果汽車、CarPlay“消失”的這兩年里急速發展,已經逐漸成為了市場的引領者。
同樣的問題也出在AI上。
WWDC24后,Apple智能宣布的功能,比如接入大模型的語音助手、幫助修改文稿的Writing Tools、可以繪制圖片的Image Playground等,都在果粉的期待中,出現在了其他廠商的設備上。
并不是國內市場如此,三星和谷歌同樣在這一年間上線了非常大量的AI功能,Gemini助手、Gemini Live、Galaxy AI,每個科技公司都在展示自己在AI領域的發展,哪怕困難重重。
在AI發展以天計算、百米沖刺的今天,蘋果還能以馬拉松的心態推進AI功能嗎?
至少蘋果認為可以。
但問題是,不好用
我也想說好飯不怕晚,Apple智能只要足夠好用,依然可以傲視群雄,再創輝煌,但問題就是,Apple智能并不好用。
雖然國內用戶暫時還不能正常使用Apple智能,但去年10月份,Apple Intelligence已經面向海外用戶推出,而經過這小半年的使用后,大家對它的體驗似乎只能總結成4個字:舉步維艱。
當iOS 18.1推出時,蘋果上線了WritingTools和通知摘要(notificationsummaries)功能;當iOS 18.2推出時,蘋果上線了智繪表情和Image PlayGround功能;當iOS 18.3推出時,蘋果上線了視覺智能。
這時,距離iPhone16發售已經過去了幾個月。而這些功能的推出,沒有時間線,只會在某個時間突然出現。
而用過這些功能的用戶,并沒有給出多少好評。有人發現,幾乎所有的需求都沒有通過端側大模型或者云端,只是一味的跳到ChatGPT。
也有人吐槽,為什么定位更高的iPhone15/15Plus不能使用,而iPhoneSE4(也就是剛發布的iPhone16e)可以使用。
而比較有用的Wtiting Tools,也被質疑“為什么不用ChatGPT”?
然后我突然意識到,蘋果似乎從來沒有給外界展示過Apple智能的實際上手視頻,就像AirPower或者新一代的CarPlay那樣,只有渲染圖。
這或許也說明,功能全面的玩整體Apple智能,比我們、比蘋果想象的上線時間,還要更久一些。沒有為Apple智能預備好的,只有Apple自己。
我不期待Apple智能
日前,克拉克森律所律所指控蘋果“夸大了人工智能的能力,導致消費者相信他們購買的設備具有實際上不存在或被嚴重誤述的功能?!?/p>
而這大半年里,蘋果也在不斷的發布關于Apple智能的廣告,又因為各種原因不斷地下架中。
另一方面,Siri升級多次跳票后,Mike Rockwell接管了Siri團隊,進行了一次高層的大換血。
相信你能從上面這一段略顯混亂的文字中,看到蘋果在面對AI潮流的手忙腳亂。
去年底科技回收服務平臺SellCell的調查結果表示,約半數iPhone用戶在換機時認為AI“非常重要”或“有些重要”,但16GB內存的電腦、8GB內存的手機的硬件限制,再加上將近一年還未實現的“大餅”,很難吸引用戶在換機時選擇蘋果。
僅僅一周時間,DeepSeek更新了旗下V3模型,ChatGPT為4o模型更新了繪圖功能及多指令解析能力,Google推出了Gemini 2.5,阿里發布了全模態大模型Qwen2.5-Omni。
而現在看來,Apple智能只是一個動效漂亮的ChatGPT,它并不值得我們期待,而Apple智能帶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不過是新機器增大的內存罷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