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七夕鵲橋牛郎織女的詩句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云微。穿針人在秋千下,笑倚春風暗斗機。玉名堂前秋夜明,雕欄新荔照紅英。不知天上牛郎織女,今夕鵲橋何處橫。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烏鵲橋頭兩合歡,外湖船月晚雙彎。靈犀一點前生在,從此不需開鏡看。牛郎織女相思苦,鵲橋相會一年俱。天河兩岸情難斷,只愿人間歲歲無。一年一度七夕節,牽牛織女望相見。銀河漫漫隔兩岸,鵲橋搭成通心緣。天上牛郎織女情,人間七夕盼團聚。鵲橋橫跨銀河水,相對無言情意濃。七夕佳節思念深,牛郎織女望穿天。鵲橋一線牽心意,相聚一刻勝千年。七夕牛郎織女的詩句: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盧綸《七夕詩》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楊璞《七夕》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七夕》唐.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浪淘沙》唐.劉禹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綺疏遺恨》明.唐寅乞巧樓前乞巧時,金針玉指弄春絲。牛郎織女年年會,可惜容顏永別離。
關于七夕詩句古詩大全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李賀《七夕》千里暮云平,南樓催上燭,晚來晴。——呂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幸回郎意且斯須,一年中別今始初。——王建《七夕曲》七夕長河爛,中秋明月光。——溫子升《搗衣詩》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秋夕》唐代: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譯文:在秋夜里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鵲橋仙·纖云弄巧》宋代:秦觀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宋·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元·盧摯《沉醉東風·七夕》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巧古詩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原文: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譯文: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注釋:乞巧節:古代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文如下:乞巧林杰〔唐代〕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譯文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
在本文中,我們為您介紹了七夕今宵看碧霄與關于七夕鵲橋牛郎織女的詩句的重要性和應用方法,并給出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和技巧。如果您需要更多幫助,請查看我們網站上的其他文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