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正在重構全球的經濟版圖。資本作為其中的重要引擎,賦能各個領域創新的同時,推動產業升級。為此,股權投資“募投管退”的變化與趨勢,新興產業的變革路徑等,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話題。
近日,由上海市委金融辦、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指導,陸家嘴金融沙龍秘書處主辦的第六期沙龍舉行。來自海通開元、金浦智能、德同資本、杏澤資本、上汽恒旭等多家機構高管齊聚一堂,深入探討股權投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把脈新興產業的發展前景,以及挖潛投資機會。
股權投資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股權投資行業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經過30多年發展,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在助力科創企業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近幾年,政策層面高度重視,大力支持股權投資。202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隨后在4月份、6月份、7月份、9月份,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解決募、投、管、退中存在的堵點卡點。在政策支持下,國家層面成立了多只千億級的大基金,最大規模的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省級、市級也陸續成立了多只投資基金、母基金還有引導基金。
上海市對于股權投資市場的發展,也給予了大力支持,陸續出臺了相關引導基金政策文件;2024年,上海市政府進一步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上海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2023年以來,上海陸續成立了國孚領航母基金、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未來產業基金等引導基金,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
當然,在股權投資行業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戰。上海股權投資協會會長、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向陽認為,一是市場規模不夠大,還不能滿足科技企業、創業企業的需要;二是行業內卷嚴重,大量資金涌入特定行業賽道,導致行業內卷,部分機構專業度不足,跟風投資造成資源浪費;三是稅收優惠舉措,相較國外存有差距,整體稅率偏高,先稅后虧、不同類別權益投資稅收待遇不平等;四是長期資本募資難,我國養老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約40萬億元,但在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市場參與度不高;五是退出難,IPO收緊下機構退出壓力大,并購和S基金發展尚不成熟。
上海金浦智能科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田華峰也稱,自然人投資人的所得稅由之前的20%上升到35%,成本核算從基金整體變為單一項目核算,致使基金即便整體虧損,只要前期有項目盈利退出就需交稅,再加上支付給GP管理人20%的超額收益分成,投資人實際收益大打折扣,還要承擔虧損風險,這對自然人投資者參與股權投資是一個較大的制約,進一步打壓了民營企業和高凈值個人參與股權投資的意愿;另外,近幾年S基金批量成立,交易越來越活躍,讓基金投資人多了一個退出渠道,但是優質底層資產稀缺、定價是最大挑戰。
基于這些挑戰,張向陽建議,優化稅收政策,明確創投認定標準,個人投資人稅率恢復至20%;管理人集中化、專業化、市場化,把錢集中到專業機構身上,市場化運作,讓資金真正投到新質生產力、硬科技、有成長性的企業;疏通退出的堵點,放寬容忍度,支持優質未盈利科創企業IPO。
關于解決募資難、引入長期資本入市的問題,張向陽提出,國家層面能否每年發行5000億元長期專項國債,3000億元用于盤活存量股權資產,緩解流動性壓力;2000億元用于成立專項引導基金、母基金,撬動6000億~10000億元社會資本,為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市場注入更多資金活水。
新興產業變革下有哪些投資機會
在科技創新的大趨勢之下,資本如何去精準地錨定技術前沿,如何打破各個領域協同的壁壘,成為市場關注的一大話題。在沙龍上,多名股權投資行業高管分享了AI、生物醫藥、半導體、汽車等賽道的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
德同資本董事長邵俊通過對標SaaS反思,分享其關于AI應用投資新范式的思考。“從產品屬性看,SaaS總體還是給企業家或者高管提供了一個管理的工具,但是由于AI有生成式能力,可以直接提供數字員工;交付導向上,過去企業服務主要是一個過程的管理,現在AI的企業級應用可以直接交付結果;商業模式上,一些成功的AI應用都是直接根據結果收費,根據創造的價值或者省下的成本來分成,這種邏輯受中國企業家歡迎。”邵俊稱,AI應用在這三個維度,都實現了范式躍遷,顛覆傳統生產力工具的邊界。
在邵俊看來,在基礎模型能力不斷突破的背景下,尤其是隨著DeepSeek的出現,使整個算力調用的成本下降90%以上,使得企業可以真正負擔起AI的廣泛應用,提升效率,看好AI企業服務應用在中國未來的發展。
田華峰主要關注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領域。“半導體領域,我們看好先進制程與量測設備及零部件、半導體材料、先進封裝、存儲芯片、功率半導體與光電等;新材料領域,主要看好含氟材料、高分子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碳與碳基復合材料、高純金屬材料等,更喜歡一種材料同時可以應用在多個領域;新能源領域,需要關注一些新技術,比如光伏領域主要看鈣鈦礦,鋰電領域主要看正負極材料的升級、固態電池等;航天賽道,主要關注產業鏈上游的一些核心的零部件和材料。”田華峰介紹道。
田華峰總結道,重點投資硬科技產業鏈中上游,以設備、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等2B的硬件制造為主,中后期項目與早期項目結合,安全性與收益性平衡,在經驗與資源逐步積累的過程中適當前移投資階段。
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也離不開資本的持續投入。中國創新藥在過去十年累計得到了1.23萬億元的股權投資,培育出大批優秀的生物醫藥企業。
“過去10年,中國的創新藥首先是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現狀來看,截至2024年末,國產創新藥的銷售數量已經將近700億元,而且在逐步放量的過程當中。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新藥研發最活躍的國家,奠定了未來誕生大批重磅品種的基礎,全球都開始將中國作為創新藥資產的重要來源。”杏澤資本創始合伙人劉文溢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角度分析稱。
近年來,股權投資支持的中國創新藥迎來出海熱潮。劉文溢認為,通過BD等方式出海已成為股權融資外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也是未來創新藥企業拉開差距的關鍵。
在劉文溢看來,生物醫藥產業的長周期和高壁壘,決定了需要更多耐心資本加持,才能打造屬于中國自己的創新能力,醫藥事業方興未艾,作為背后重要支撐的股權投資也處于未成熟的階段,與全球領先的水平相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當前,汽車產業也正經歷著深刻的轉型與變革。上汽恒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永濤認為,汽車產業在實現國內市場規模化和海外出口快速增長的基礎上,正面臨新的轉型契機。當前亟須思考的是,如何將汽車領域積累的核心技術和創新成果實現跨行業應用轉化。
關于產業轉型過程中呈現的新特征和發展趨勢,陸永濤稱,首先,跨行業技術滲透日益顯著;其次,汽車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技術革新與產品升級;第三,汽車行業技術外溢,正顯現出顯著的跨行業應用價值;第四,汽車行業邊際效益,應當高度重視跨界協同帶來的戰略機遇。
“未來,我們將在變局中把握確定性增長機遇、深化與上汽集團的戰略協同、探索產業鏈跨界整合的創新路徑。”陸永濤說,作為專業投資機構,如何有效連接產業資本與技術創新,推動汽車產業生態的轉型升級,是需要持續思考的核心命題。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