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氧丙烷漲價預期,帶動行業上市公司股價上漲,機構、游資紛紛搶籌板塊小市值公司。
4月17日,環氧丙烷指數高開高走,收盤漲5.46%,怡達股份(300721.SZ)、紅寶麗(002165.SZ)、渤海化學(600800.SH)、紅墻股份(002809.SZ)等多股漲停,濱化股份(601678.SH)、齊翔騰達(002408.SZ)漲逾7%。
此前,海外多家巨頭永久停產環氧丙烷。其中,全球化工巨頭科思創和利安德巴塞爾宣布永久關閉合資環氧丙烷生產裝置,項目年產能約31.5萬噸。伴隨消息逐步發酵擴散,環氧丙烷產能缺口引發的漲價預期,國內現貨環氧丙烷價格有一定增長,目前約7750/噸。
上述海外巨頭關停產能的消息3月下旬就已披露,當時只有個別上市公司股價出現異動,但國內相關企業股價卻在4月18日普漲。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環氧丙烷行業呈現供需失衡局面,近幾年產能規模化擴產后,需求增長乏力,行業整體盈利承壓,隨著海外產能出現缺口,國產廠商能否借此機會提升出口比例,進而推動收入增長,或是資金炒作的預期之一。
游資、機構炒作漲價預期
根據公開信息,3月19日,科思創和利安德巴塞爾宣布,共同投資的荷蘭馬斯弗拉克特工廠永久關停。該工廠2003年開始運營,近幾年來處于間歇性停產狀態,此次永久關停涉及的環氧丙烷產能約31萬噸、苯乙烯年產能約63萬噸。
隨著消息持續發酵,資金涌入A股相關上市公司。3月20日,紅寶麗、怡達股份放量上漲。紅寶麗的股價漲勢尤其迅猛,3月20-4月17日的20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129.18%,最近三個交易日更是連續漲停。
盤后龍虎榜顯示,游資、機構都在參與炒作。4月17日,怡達股份的前五大買賣營業部合計成交1.69億元,其中,買入成交額為1.24億元,賣出成交額為4485.74萬元,合計凈買入7963.76萬元,除了1家機構專用席位,其余均為游資。
三連板的紅寶麗,4月17日被機構、游資聯手搶籌。18日,該股位居龍虎榜單日凈買入額榜第一名,凈買入金額為2.21億元,其中,國泰海通北京光華路營業部凈買入9376.14萬元,而機構專用席位凈買入8429.36萬元。
紅寶麗、怡達股份、紅墻股份、渤海化學等公司,都屬于小股本、小市值股。以紅寶麗為例,該股翻倍后,總市值還不到80億元,怡達股份、渤海化學的市值則不足40億元。
相比之下,同樣涉及環氧丙烷業務的化工龍頭萬華化學(600309.SH),則受到資金“冷遇”,本月以來下跌18.3%,16日盤中更是創下了2020年8月以來新低,4月17日收盤價為54.89元。
海外需求能否消化國內產能?
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環氧丙烷產銷地之一,主要產能集中于化工板塊上市公司。環氧丙烷是一種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產聚醚多元醇、丙二醇/碳酸二甲酯、丙二醇醚等,廣泛應用于化工、汽車、建筑、食品、煙草、醫藥、紡織及化妝品等行業,需求景氣程度與消費密切相關,其中聚醚多元醇消費量約占8成。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萬華化學是國內最大環氧丙烷生產商,且擁有先進工藝,年產能超50萬噸;濱化股份的環氧丙烷產能27萬噸,采用氯醇法生產工藝,配套燒堿產業鏈;齊翔騰達擁有30萬噸環氧丙烷產能;紅寶麗10萬噸產能主要用于自產聚氨酯聚醚系列產品,目前,該公司泰興基地因環氧丙烷裝置技改停產,沒有自產的環氧丙烷及DCP產品等對外銷售。
紅寶麗在公告中稱,環氧丙烷的技改項目預計于2025年底進入試生產階段,目前未形成銷售收入,對業績沒有影響。根據前期公告,紅寶麗的環氧丙烷綜合技術改造項目,已完成了設備與材料采購完成,設備已陸續交貨進場等等。
目前,國內環氧丙烷處于供需失衡狀態,齊翔騰達、紅寶麗等上市公司的財報,均提到了供給過剩和需求不足的情況。一方面,2021年以來國內環氧丙烷迎來集中擴能周期,截至2024年,環氧丙烷全國年產能已達到712萬噸,同比612萬噸增長100萬噸,增幅達到16.3%。
齊翔騰達2024年年報提到,征地供應高于需求的情況下,供需失衡對產業盈利構成較大壓力,上至原料丙烯,下至需求端聚醚、丙二醇等產品,包含環氧丙烷自身,伴隨產能擴張,行業盈利空間普遍縮水。
更重要的是,國內環氧丙烷的產能規模仍在持續擴張,部分新建項目尚未完全投產,供需失衡的情況下,2024年國內環氧丙烷價格維持低位運行。不過,受海外產能退出影響,國內環氧丙烷價格出現異動,3月一度出現單周暴漲200元/噸,目前市場價格區間大約在7750元/噸,部分企業報價較高。短期內,市場預計環氧丙烷的價格將繼續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主要因為供需缺口或主要由中國市場彌補。
漲價預期以外,環氧丙烷板塊熱度升溫的另一項原因是,市場關注海外龍頭關停能否推動國內產能出海,進而推動上市公司盈利增長。
一位化工行業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全球的環氧丙烷都處于產能過剩和成本上升的競爭格局中,多家海外化工龍頭此前陸續中斷過環氧丙烷生產。“環氧丙烷生產過程會產生重污染,為滿足環保標準,技術路徑不斷迭代,海外頭部企業在投入新產能后也面臨資產回報率低的困境,尤其是歐洲化工企業的能源成本居高不下。同時,環氧丙烷用途廣泛,全球整體產能供過于求,國內企業技術路徑并不落后,生產成本更有優勢。”前述化工分析師說:“產品出海與否主要還是看需求,基礎化工品存在一定周期性,下游需求很少出現大幅增長或下降的局面。”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