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上海近期召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并出臺《新時代新征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舉措》),力挺民營經濟。
在4月17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表示,《若干措施》聚焦六個方面,提出了26項工作措施,堅持平等對待,聚焦可落地、可操作,立足加強政府服務。六個方面包括: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快完善民營企業投融資支持政策,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創新開放發展,切實加強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保障。
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院長何萬篷認為,這將起到凝聚共識、提振信心、穩定預期、改善服務的作用。上海的民企數量多、成長快、貢獻大,“接下來應該會進入新一輪發展的快車道”。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軍在會上分享了一組數據:2024年,上海民營經濟創造了全市近三成的工業產值和固定資產投資,超三成的GDP增加值,近四成的稅收,貢獻了四分之三的新增就業,80%的“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是民營企業,民營經營主體占比超九成。他強調,民營經濟是推動上海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營造平等對待、公平競爭發展環境
顧軍提出,目前來看,上海市民營經濟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在部分領域市場準入仍有隱性門檻,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等問題依然存在。因此,要繼續深入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努力為民營企業營造平等對待、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著力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上海將重點從三個方面推進,即以一流營商環境,促進民營企業與上海雙向奔赴;以統一大市場建設,促進民營企業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優質出海服務,助力民營企業國際化發展。
吳偉在介紹《若干舉措》時表示,在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方面,圍繞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主要提出四項措施,包括嚴格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確保建設工程招投標全過程公開公平公正、保障民營企業平等參與政府采購。
在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方面,《若干舉措》明確,加強民營經濟法治保障,優化涉企行政檢查,深化包容審慎監管,依法依規辦理涉企案件,營造清朗網絡輿論環境。其中包括減少非必要現場檢查,細化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情形,聯合蘇浙皖制定出臺新版長三角地區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和從輕減輕行政處罰規定等更細化的內容。
支持參與“兩重”“兩新”,拓寬融資渠道
在加快完善民營企業投融資支持政策上,《若干舉措》聚焦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拓寬民企發展空間,著力解決融資難問題。具體包括支持民營企業擴大有效投資等四條舉措。比如引導民間資本參與交通、能源、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領域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綠色燃料、循環經濟等綠色低碳轉型重點應用場景建設,建立民間投資重點項目庫;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兩重”“兩新”;加大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力度;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為了拓寬民企融資渠道,《若干舉措》明確,加強上市輔導、法律服務等,鼓勵民營企業聚焦新質生產力強鏈補鏈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展并購重組,支持民營上市公司運用回購、股東增持等工具進行市值管理,鼓勵政府投資基金、產業扶持資金等支持民間投資項目。
根據上海金融監管局統計,截至2024年末,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民營企業貸款余額3.2萬億元,同比增長近10%;全年累計發放貸款平均利率3.48%,較年初下降0.47個百分點。
上海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周小全在發布會上提出,民營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一直都是金融部門關注的重點。2024年10月,聚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堵點和卡點,上海出臺了加強中小企業融資支持的若干措施。上個月,上海市委金融辦牽頭召開金融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發展推進會,旨在加大融資支持力度。
周小全說,接下來上海將落實好新一輪中小微企業信貸獎補政策,“新一輪政策將獎補資金規模由每年2.5億元提升到5億元,將科技、外貿、農業等重點行業貸款不良率原0.5%的補償門檻全部取消,補償比例提升到55%,對首次貸款額外再提高5個百分點”。同時,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增信作用。上海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2024年在保余額1050.6億元,同比增長近30%;平均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綜合融資成本處于全國最低水平。目前,上海市融資擔保基金資本金已從100億元增加到184.69億元。近期上海將推出匯率避險擔保增信產品,助力外貿企業應對形勢變化,并持續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
作為企業代表,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清梅旁聽了當天的發布會。她對新發布的26條舉措頗感振奮,最關注的則是融資相關措施,因為和元生物為國內科研客戶提供基因治療研究和開發的整體解決方案,所服務客戶非常需要多元的融資渠道。
在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方面,《若干舉措》也提出,持續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強化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其中包括:完善防范化解政府和國有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長效機制,對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情況加強審計監督,推動大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賬款支付效率,健全中小企業合同糾紛法律救濟機制,推動行業協會和相關機構建立賬期信息定期披露制度等;依法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動態調整市場監管領域失信懲戒措施清單,將政府違約失信情況納入政務誠信評價指標體系,探索信用修復集體救助機制等。
瞄準科創和全球化
“上海的強項一是在科創導向,二是在全球化導向上。”在何萬篷看來,26條舉措覆蓋的六個方面中,“大力支持民企創新開放發展”頗具特色,不僅提到了科技創新,還強調國際化發展。民企在上海的發展有其自身特點,賽道與這座城市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深度耦合。
根據吳偉的介紹,在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創新開放發展方面,《若干舉措》圍繞進一步培育新質生產力,鼓勵民營企業擁抱創新、投身創新,堅守主業、做強實業,走向全球、參與競爭,主要提出五項措施,分別是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重點科技攻關任務、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共享、集聚各類功能性機構、加強民營企業知識產權服務和保護、助力民營企業國際化發展。
其中,在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共享上,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向民營企業開放重點實驗室和公共研發平臺,推動民營企業平等使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并逐步提高企業用戶機時,推動市屬國有企業向各類經營主體開放更多國資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等。
為了助力民營企業國際化發展,《若干舉措》提出,建設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支持民營企業實施全球化發展戰略,加強對中小企業海外參展參會的組織服務,支持民營企業開展重點領域境外投資,鼓勵商業銀行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結算、投資等一攬子跨境人民幣綜合金融服務。
何萬篷認為,上海能夠成為民營企業深層次升級發展的沃土或是企業出海地。在26項措施中,上海花了大力氣將社會活力轉變為生產力,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在全球化方面,上海的綜合成本優勢也有利于企業的全球化戰略布局。
夏清梅表示,和元生物目前以內需市場為主,但在歐美多個國家也有布局。上海此次26項舉措中對企業“出海”的支持,讓他們有了國際化布局的更大底氣。
此外,在切實加強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保障方面,《若干意見》提出了六項措施,包括優化惠企政策服務、強化各類要素保障、完善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等。
“信心比黃金重要。”何萬篷說,26項措施向民企傳達了重要信息,制度供給干貨滿滿并且精準,接下來就是看具體的執行和落地。尤其當前面對挑戰加劇的外部環境,為民企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是增強經濟動能的重要保障。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