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如何保證更安全?一份合規指南正式落地。
近日,央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和規范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合規指南》(下稱《指南》),便利數據跨境流動,這一舉措在金融領域引發廣泛關注。
《指南》梳理形成常見金融業務場景61項,連同可免合規義務的場景,共108項被視為具有出境必要性的金融業務場景。同時明確金融從業機構需確保業務與數據處理活動符合法律和管理要求,才可向境外提供數據。
市場分析認為,在數據跨境流動需求日益增長的當下,《指南》為金融業的高水平開放與數據安全管理提供了關鍵指引。
滿足金融開放需求
隨著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步伐持續加快。外資金融從業機構紛紛在華拓展業務,中資金融從業機構也積極邁向海外市場,數據跨境需求愈發迫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
2024年,國家網信辦出臺《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規定》(下稱《規定》),為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管理要求的優化創造了條件。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著重提出“加快完善數據基礎制度,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在此大背景下,《指南》應運而生,進一步推動金融開放,激發市場活力。
業內專家認為,《指南》統籌發展與安全,為金融從業機構提供了清晰明確的跨境流動規則,使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更加安全、有序、高效。這對于提升金融高水平開放程度,營造更加友好包容的營商環境,增強我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明確規則要點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自2024年3月起,中國人民銀行牽頭成立金融數據跨境專項工作組,開啟了《指南》的制定征程。工作組組織了各類型中外資金融從業機構,深入調研跨境金融業務需求。
通過梳理業務場景和出境數據項清單,經過充分地研究論證,最終形成《指南》。該過程解決了金融從業機構在數據跨境流動過程中面臨的部分難點、痛點。
2025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組織專題解讀會,向相關管理部門以及各類型中外資金融從業機構深入闡釋政策要點,回應機構關切。
從內容來看,《指南》重點圍繞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出境,明確了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規則指引。在可免予申報數據出境安全評估等合規義務方面,針對跨境支付、跨境匯款、跨境開戶、跨境購物等活動情形,結合金融業務實際,擴展形成47項具體金融業務場景,全面銜接《規定》第五條相關要求。
其中,對于無法免于數據跨境相關合規義務,但又有數據出境需求的情況,梳理形成常見金融業務場景61項。連同可免合規義務的場景,共108項被視為具有出境必要性的金融業務場景,這相當于完成了一次行業級數據出境安全預評估工作,有助于提升后續國家網信部門評估效率。同時,明確金融從業機構需確保業務與數據處理活動符合法律和管理要求,才可向境外提供數據。
業內專家表示,《指南》的發布既為金融從業機構在數據跨境流動方面提供了明確的操作指引,助力金融業務高效開展,又通過規范流程和要求,切實保障了金融業的數據安全。未來,隨著《指南》的深入實施和不斷完善,我國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方面將迎來更加規范、有序且充滿活力的發展新局面,有利于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