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年輕人陪同,哪個同行敢接待高齡游客?”記者以游客身份聯系多家旅行社,咨詢年齡70歲以上的老人能夠報團時,得到的回復大多是無法接待。可以接待的部分旅行社則對老年游客提出額外要求,例如須簽署免責協議和補充協議、有直系家屬陪同、購買額外保險等。(據4月16日《工人日報》報道)
當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億人,老年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包括旅游、購物、保健、養老等領域在內的銀發經濟正熱,發展前景十分可觀。然而,高齡游客在出游時卻困難重重,被一道道門檻束縛住了腳步。“潛規則”的普遍存在,不僅限制了高齡游客的出游自由,也阻礙了銀發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亟需從多個方面發力,為高齡游客松綁。
旅行社拒收高齡游客,主要是擔憂安全與收益問題。高齡游客身體機能下降,旅途中突發疾病或意外的概率相對較高,一旦出事,旅行社難以承擔責任,且容易引發糾紛。與中青年客群相比,高齡群體在旅游過程中的人均附加消費額較低,但旅行社需要為其額外配置醫療資源、購買更高額度保險,成本與收益倒掛。此外,旅游意外險等保險產品的覆蓋面不足進一步加劇了旅行社服務高齡游客的顧慮。
為破解高齡游客出游困局,需要政府、旅游企業、保險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風險共擔機制。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指出,以健康狀況取代年齡約束,完善相關規定便利老年人出游,健全投訴舉報機制并加強監管。發展老年旅游保險業務,鼓勵擴大旅游保險覆蓋面。下一步,需要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將意見轉化為可操作的規范標準,并強化執行力,確保落實到位。
旅行社要積極轉變觀念,看到銀發旅游市場的廣闊前景。深入調研老年游客的特殊需求,精心打造專屬旅游線路,如文化深度游、康養休閑游等,倡導“慢旅游”模式。同時,加強對導游和工作人員的培訓,使其掌握基礎的老年護理、急救等技能,提升服務質量,為高齡游客提供安心、舒適的旅游服務。在行程節奏安排上,要充分考慮老人身體狀況,避免過于緊湊;在餐飲方面,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在住宿選擇上,優先考慮安靜、舒適且交通便利的酒店;同時,確保行程沿線有便捷的醫療保障點。
保險公司也應承擔起相應責任,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專心研發更多針對性強、保障范圍廣的老年游客專屬保險產品。通過科學合理的精算,設計出既能滿足高齡游客風險保障需求,又能讓旅行社和游客都能接受的保險方案,從而降低旅行社的潛在風險成本。此外,還可探索建立政府補貼的老年旅游意外險制度,對高齡游客參保給予一定保費補貼,提高保險覆蓋面和保障水平。(江德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