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特朗普首度執政時,曾用301調查打響關稅戰第一槍;
2025年卷土重來后,直接甩出“對等關稅”這一王炸,對全球180余個國家約5000種商品加征關稅,且全體盟友無一幸免。
曾經的全球化領導者與所謂的國際規則塑造者如此急劇轉向,令世人大跌眼鏡。
當美國掀翻了自己曾經主導的全球化牌桌,未來全球會變成什么樣?
新世紀的全球化與去全球化:由中美合體走向關稅戰爭
2007年,美國經濟史學家弗格森別出心裁地為中美經濟關系創造了一個英語新詞Chimerica,意為“中美國”或“中美合體”,形容這兩個全球大國的奇特共生現象——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消費國,依賴中國作為最大生產國和儲蓄國的支撐,形成“美國消費—中國制造—美元回流”的國際產銷閉環。
這一現象的背后邏輯,來自中美雙方的分工模式和資本循環:美國通過低利率政策刺激消費,中國則以廉價勞動力承接制造業轉移,一時間,這段聯姻堪稱全球化時代的典范。
沃爾瑪貨架上每1美元的廉價商品,背后是中國工人0.3美元的汗水;而中國每賺1美元,就有0.4美元借回給美國消費者維持“買買買”的體面。
弗格森提出“中美合體”概念之際,正值中美貿易額從1979年的11.8億美元飆升至2007年的4053億美元,增長高達343倍的黃金時期。
他認為,這種合作貢獻了當時全球經濟增長約50%,是21世紀最核心的經濟關系。但其實,硬幣的另一面是失衡:美國制造業工人時薪34美元,是中國同行的12倍,成本差讓“中國制造”在沃爾瑪比本土產品便宜30%,卻讓底特律的汽車工廠開始“心跳加速”。
權力翻轉:勤奮學徒的逆襲與老師傅的焦慮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快速發展與美國產業空心化形成強烈反差,也日益引起美國的擔憂與不滿。
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終結了美國對該地位長達110年的壟斷;2013年,中國登頂全球貨物貿易領域榜首;2014年,中國成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全球最大經濟體;2019年,中國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悄然間,全球產業、貿易與創新的權力版圖滄桑巨變。2000年,美國貿易總額為2萬億美元,是中國的四倍多,當時中國僅是少數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
到2024年,美國貿易總額雖然漲到5.3萬億美元,但中國貿易總額已飆升至6.2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多數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
更為重要的是,在美國長期遏制下,中國工業研發投入仍逐年遞增,電動汽車、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令世人刮目相看。
勤奮的打工人逆襲成了產業新貴,擅長放貸的資本家坐不住了。
美國產業空心化與美式舊秩序崩塌
美國制造業的全球大遷徙從二戰后正式拉開序幕,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不斷掀起新高潮。
在華爾街資本候鳥的主導下,通用電氣把家電生產線搬到墨西哥,福特在印度欽奈砸10億美元建廠,華爾街投行們則忙著數錢——標普500企業2016年海外利潤留存達1.2萬億美元。
1980~2000年間,高盛、摩根大通等資本家們年均利潤率飆升至15%以上,而中國只不過是他們為達成自身利益而選擇的一個體量龐大的代工基地而已。
美國制造業的衰落是一場持續逾半個世紀的“慢性自殺”。這種遷徙在鐵銹帶留下滿目瘡痍:匹茲堡鋼鐵產量從1950年占全美60%跌至2010年的8%,克利夫蘭制造業崗位流失65%,底特律人口從180萬暴跌至70萬,38%的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曾經的汽車城變成鬼城,那些廢棄的廠房上“美國制造”的標語被風雨侵蝕得只剩下了“制造”二字,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和如今的落寞。
特朗普二進宮:從“讓美國再次偉大”到“讓全球再次混亂”
就在這時,一位戴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紅色棒球帽的地產大亨——特朗普,閃亮登場了。這位深諳商業話術的總統提出“雇美國人、買美國貨”的競選口號,精準刺中了鐵銹帶選民的痛點。
但現實遠比競選口號復雜。2017年美國稅改將企業稅從35%降至21%,但效果適得其反;2018年企業海外利潤回流7310億美元,但研究顯示,多數被用于股票回購,而未能投入制造業。
2025年,“特式政府”卷土重來,再次用簡單粗暴又難以預測的政策給世人帶來“驚喜大戲”。只不過,這一次他打擊的目標不僅僅局限于中國,而是擴散至整個盟友陣營:如要求北約成員國將軍費占GDP比重從2%提高至5%,令歐盟各國陷入生存危機;對歐盟汽車加征20%關稅,招致德國汽車協會主席嚴厲批評;尤其是4月初公布的“對等關稅”,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球貿易頓時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
資本市場迅速反應、用腳投票。4月“對等關稅”宣布后的10天內,納斯達克指數暴跌6.9%,全球資本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信心正迅速轉移。
特朗普的激進保護主義政策不僅引起了對世界貿易的擔憂,還在金融市場引發了巨大的動蕩。無論是股票、美債還是美元,都陷入動蕩之中。
美債市場正經歷歷史性拋售潮,30年期收益率突破5%,創40年新高,同時,日本、中國等美債主要持有國近年來在加速減持。投資者信心受挫后,美元統治地位也受到直接威脅。
截至4月11日,美元對歐元跌至2022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1歐元的價格超過1.13美元;美元對日元等其他主要貨幣也在下跌。
德意志銀行直言不諱地警告,特朗普正在危及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歐元可能成為其替代選擇,后果對美國而言可能是災難性的,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全球對美國政治與制度的信任正在崩塌。
總體來說,特朗普急于推行激進且難以捉摸的保護主義政策,不僅使美國自身在全球供應鏈與金融市場中陷入混亂,也為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短期看雖可能對貿易對手施加壓力,但長期極可能適得其反,促使更多國家拋棄美式霸權,尋找新的規則和結盟機會。
大合縱連橫時代及未來全球
正如《人類簡史》揭示的,人類社會構建與維系的許多秩序往往都依賴于某種虛構敘事。
無論是帝國的合法性、貨幣的信用還是意識形態的共識,這些看不見的“想象共同體”往往比鋼鐵槍炮更有凝聚力量。
然而,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正在全方位削弱這種敘事的效力與影響力。
近期,歐洲在美國不斷施壓下,被迫啟動“重新武裝歐洲”計劃,擬投入高達8000億歐元的防務投資,凸顯了被美國“拋棄”后加速尋求防務自主以減少對美安全依賴的趨勢,可以說在跨大西洋關系上留下了歷史性的裂痕。
在歐洲同樣失寵的還有美國貨。丹麥民眾因特朗普威脅奪取格陵蘭島和關稅政策,發起去美貨運動;德國《經濟周刊》手把手教消費者避開各種美國消費品牌;Facebook上,反美國貨的群組在法國、瑞典、丹麥、荷蘭等國紛紛涌現,有的甚至擁有十萬粉絲。
魔幻現實主義般的美歐交惡,恰恰發生在自認天下第一的特朗普總統執政期間。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特朗普政府先后退出WTO、WHO等多個國際組織,令全球貿易仲裁機制癱瘓,美國可謂親手拆毀了自己曾經主導的國際規則體系。
當美國用關稅大棒擊碎多邊主義時,其全球領導力也在迅速流失。回顧羅馬帝國衰亡史,其根本原因之一便是失去了信仰支柱的“文明教化敘事”。如今,所謂的美國優先正將昔日輝煌的霸權模式降維為一場僅僅依靠經濟交易維系的“交易型霸權”。
特朗普政策對美元霸權的沖擊同樣不可小覷。貨幣,其實是一種最大的“集體想象”,其全球流通的根基建立在全世界對美元信用的共識之上。而如今,過分依賴關稅、制裁與單邊行為,不僅削弱了美國經濟的整體影響力,更加速了其他國家尋求替代美元的努力。
當特朗普種種舉措逐步侵蝕美元全球儲備地位之際,我們或許已經距離美元霸權的終結不遠。
美國當前的嚴重保護主義,表面上似乎是在應對產業空心化和競爭力下降,實際上更深層的原因在于內部危機和對全球化的恐懼。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席卷全球的金融化浪潮,使得美國企業管理者為了短期利益熱衷于股票回購和財務投機,從而忽視了戰略性研發投入。
結果,曾經以制造能力和產品質量見長的美國工業,逐漸退化為追逐短期財務回報的空殼,這不僅使其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削弱,也讓大量底層產業工人陷入失業和貧困,進而引發廣泛的社會和政治問題。
簡單地說,特朗普雖然看準了美國經濟發展的痛點,卻選錯了治標不治本的藥方。
“對等關稅”政策的實施,不僅讓美國原本低成本、高效率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瞬間變得支離破碎,更使得成本飛漲與通貨膨脹必將接踵而來。
據惠譽等知名機構的預測,美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因關稅政策而大幅下調。與此同時,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美國“制造業回流”希望的政策,屢屢事與愿違——
Wind數據顯示,美國制造業從2010年至2023年間,其就業人數在非農總就業中的比重從8.9%滑落至8.2%,創下歷史新低;官方統計亦顯示,美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從2011年的107.73降至2024年的98.91。這一系列數據無不證明,美國努力修復舊秩序的嘗試,正面臨日益嚴峻的現實挑戰。
當美國的國家信譽與軟實力螺旋式下降,全球主要經濟體被迫重新洗牌,尋找新的確定性,由此或將進入新一輪合縱連橫時代。
當前這場全球博弈早已超越了關稅本身,而是一場關于供應鏈穩定、技術創新以及制度信任的大洗牌。中國在產業升級和制造業轉型方面的努力和成果,讓世界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家昔日世界工廠的真實地位。
除此之外,特朗普政府還計劃削減科研經費、解雇數千名科學家,等同于親手拆毀1945年范內瓦·布什等時代巨人構建、美國賴以建立科技霸權七十載的“基礎研究—應用創新”體系。
與此同時,中國新興產業正迎頭趕上。近日,著名AI科學家李飛飛領銜的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發布的最新一期《2025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指出,中美頂級AI大模型性能差距已經由2023年的17.5%大幅縮至0.3%,二者接近打平。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日前發文表示,當下發生的變革遠比單純的關稅戰影響深遠,我們正經歷一次“一生僅見”的全球貨幣、政治和地緣政治秩序的系統性崩潰。
歷史終將證明,全球化從來不是零和博弈。當中美共同體的共生神話破滅,當關稅戰的擾攘硝煙散去,世界或許會迎來一個更多元、更平衡的新秩序。
或許,特朗普這樣的人物很難明白,霸權的維系從來不是靠關稅大棒,而是靠讓人心悅誠服的“虛構敘事”。
當這個敘事崩塌,再強大的鋼鐵槍炮,也難以撐起一個逐步走向帝國黃昏的超級大國。
(作者系北京帕特納斯管理咨詢公司創始人,兼任中國國際商會理事,英國OCO國際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意大利國家投資發展署駐華首席代表等職務)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秦朔朋友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