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科技局發布關于對《天津市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征求意見稿提到,到2027年,在GPU、AI操作系統、工業軟件、智能裝備等領域,攻克50項關鍵核心技術,形成20項重點新產品;培育30個標桿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培育形成50億級以上企業3家,10億級以上企業25家,人工智能基礎核心企業營收突破1000億元,形成3-4個特色產業聚集區,全力打造“全棧式AI”先鋒城市。
征求意見稿還提到,推動前沿基礎理論研究,支持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感知算法、大模型訓練架構等基礎算法研究;支持數據安全、模型安全、應用安全等技術的研發;鞏固腦機交互技術優勢,推動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技術研發應用;推動腦機交互、具身智能、智能穿戴等產品在養老、康復治療領域的推廣應用;推動建設一批人工智能領域市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謀劃建設晶圓級集成創新平臺,爭建國家腦機接口技術創新中心。
天津市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
(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人工智能的決策部署,促進我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目標
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煥新,依托天津市信創鏈條完備、超智算力充沛、應用場景豐富的資源稟賦,加快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形成“底層技術引領,應用場景開放,產業生態健全”的發展環境。到2027年,在GPU、AI操作系統、工業軟件、智能裝備等領域,攻克50項關鍵核心技術,形成20項重點新產品;培育30個標桿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培育形成50億級以上企業3家,10億級以上企業25家,人工智能基礎核心企業營收突破1000億元,形成3-4個特色產業聚集區,全力打造“全棧式AI”先鋒城市。
二、重點任務
(一)夯實底層技術,提升核心能力
1.支持算力技術攻關和平臺建設。推動安全可靠底層技術攻關。建設高性能智能芯片研發平臺,支持CPU、GPU/DCU等核心芯片研發與迭代;支持可重構、存算一體芯片,RISC-V架構芯片,邊緣計算芯片,高速通信網卡等研發;推動“云、邊、端”融合的AI操作系統、AI數據庫、工業軟件等研發;支持自主全閃存儲系統、兼容DeepSeek一體機、AI服務器等研發。推動多元化算力平臺建設。支持國家超算互聯網平臺、智算平臺、“超算 智算 存儲”融合算力平臺建設;鼓勵算力交易中心開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算力監測調度先行先試任務;超前布局“空天計算”。(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數據局、市發展改革委)
2.加強核心算法技術研發。推動前沿基礎理論研究,支持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感知算法、大模型訓練架構等基礎算法研究;支持數據安全、模型安全、應用安全等技術的研發;鞏固腦機交互技術優勢,推動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技術研發應用。推動應用技術研究,支持多模態大模型、垂類大模型、輕量化模型研發應用,鼓勵基于開源算法、DeepSeek等開源模型的二次開發;支持人機協同、無人駕駛、車路協同、無人機群體智能、虛擬/增強現實、區塊鏈等場景應用技術的研發。(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構建開放共享數據資源。建設一批高質量數據集,鼓勵數據采集、處理、應用、質量管理等標準規范制定,聚焦行業應用,推出一批高質量開放訓練、標準測試數據集和語料庫,推動構建“AI合成數據集”。推動數據開放共享,建設信息資源統一共享交換平臺,提供數據歸集、清洗、存儲、管理等基礎共性服務,依法有序推進數據資源確權、開放和流通。積極發展數據標注產業,推動智能化標注工具的研發應用,打造以自動化、高端化為特色的數據標注公共服務平臺,挖掘釋放重點行業領域數據標注需求,推動建設數據標注基地或聚集區。(責任單位:市數據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二)開展“人工智能 ”行動,賦能千行百業
4.“人工智能 ”科研。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新材料分析、合成生物、新藥研發等領域應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智能科研輔助工具和特定領域專用模型的研發及算法軟件化、產業化;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接入DeepSeek大模型;支持開展高通量材料計算和材料數據庫建設。(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委)
5.“人工智能 ”制造。支持仿真模擬、質量分析、檢驗檢測等垂類模型的研發,培育一批工業垂類模型,打造技術成熟、易于部署、便于運維,可復制、可推廣的全棧式AI解決方案。全面提升工業企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產品研發、工藝設計、計劃調度、生產作業、質量管控等制造業各環節廣泛應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 制造”典型應用場景,梯度培育一批智能工廠。(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6.“人工智能 ”醫療。在醫療服務、醫院管理、公共衛生服務、中醫藥發展、藥品研發、醫學科研等方面,積極推進我市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 ”應用場景建設,通過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效率。鼓勵支持醫療健康領域大模型研發應用。持續做好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特色基地(衛生健康)工作。(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科技局)
7.“人工智能 ”康養。支持建設天津市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打造全國首批基本養老服務綜合平臺試點;推動腦機交互、具身智能、智能穿戴等產品在養老、康復治療領域的推廣應用;支持醫養結合的智慧化康養機構、社區建設,提升智能移位機、康復護理床、康復器械等康養產品的智能水平和安全性。(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科技局)
8.“人工智能 ”教育。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構建多模態教學資源庫,支持滿足多學科教學的師生虛擬智能體助手、智能研修平臺、數字人助教系統推廣應用;加快人工智能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鼓勵智慧校園建設,營造校園人工智能應用生態;加強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提升師生人工智能素養與技能。(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科技局)
9.“人工智能 ”城市。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智能規劃、城市安全等領域智慧平臺,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提升風險防控水平;推進大模型技術、數字人技術、智能客服技術在城市治安、法務、人力資源、家居服務等方面的應用,構建“以人為本”的城市管理體系。(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城管委、市人社局、各區人民政府)
10.“人工智能 ”交通。進一步開放真實環境路測,推進智能路側設施和測試場建設;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在自動駕駛出租車、無人配送車、物流卡車等場景落地應用;推動鐵路、地鐵等城市軌道交通云智融合建設;支持建設港口“智慧大腦”,發展港口智慧物流;支持構建綠色港口數字化智慧管控平臺,開展港口大氣環境智能監測與污染精準控制。(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天津港集團)
11.“人工智能 ”文旅。支持開發基于大模型的旅游推廣系統,拓展旅游產品營銷渠道;建設智慧景區、智慧博物館,發展智慧導覽、VR/AR沉浸式導覽、云展覽等應用場景;支持開展文物數字化保護;打造智能驅動型數字人,促進文生視頻等內容生產和傳播手段現代化。(責任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宣傳部、相關區人民政府)
(三)開辟發展新路徑,推動產業集聚
12.培育產業新賽道。聚焦具身智能領域,推動人形機器人大腦、小腦、本體、傳感器、靈巧手等關鍵領域研究;支持“機器人 大模型”融合發展;推動水下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的研發應用。聚焦專用設備領域,支持化學機械拋光、離子注入、集成電路封測、高端鍵合等專用設備研制及迭代;支持產學研聯合,推動工業母機智能化提升。聚焦低空經濟領域,支持直升機、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相關配套技術、產品的研發應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
13.加強企業梯度培育。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加快孵化一批科技屬性強、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認定一批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強、成長性好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一批創新活躍、競爭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的科技領軍企業,推薦一批重點企業入選國家方陣。吸進國內外知名人工智能企業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創新中心來津發展。(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投資促進局)
14.統籌區域差異發展。以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為牽引,建設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區。支持天開高教科創園核心區、和平園打造“垂類大模型”聚集區;支持濱海高新區、經開區、津南區、南開區打造“人工智能技術供給區”;支持濱海新區、武清區、河北區打造算力產業聚集區;支持西青區、寶坻區、東麗區、津南區建設智能網聯產業集群;支持濱海新區、北辰區、西青區推動建設智能制造產業集群;支持中新天津生態城開展“智慧城市”的應用示范;支持靜海區、河西區、河東區開展“人工智能 康養”的應用示范。(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人民政府)
(四)強化要素供給,構筑發展生態
15.加強平臺載體建設。推動建設一批人工智能領域市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謀劃建設晶圓級集成創新平臺,爭建國家腦機接口技術創新中心。謀劃布局人工智能中試基地、軟件開源社區等生態支撐平臺。推動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等國家級應用示范平臺做實建強,形成一批標桿級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場景。(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數據局、市發展改革委)
16.推動多元化金融服務。綜合運用財政金融政策,引導社會資本設立一批面向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天使、創投、產業基金,強化對人工智能企業、產業的金融資本支持;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研發面向中小企業場景創新的金融產品,為中小企業推動場景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支持人工智能企業申報“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和“兩重”“兩新”項目;發揮市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實施一批重大技術攻關項目,推出“算力券”補貼政策;鼓勵各區加大對人工智能項目的扶持力度。(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天津證監局、天津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相關區人民政府)
17.強化人才引育。布局人工智能學科建設,支持高校增設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和學院;推動交叉學科人才培養;鼓勵高校與大模型企業合作建設大模型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探索形成大模型應用實習實訓機制;支持職業院校與人工智能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加強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的交流引進,對符合條件的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給予支持,支持新引進來津就業創業的留學回國人員申報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等人才項目。(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機制
建立由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牽頭的協調機制,機制成員由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數據局等部門以及相關區組成,市科技局負責具體工作協調落實。謀劃組建天津市“人工智能 ”應用生態聯盟,開展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場景的對接。(責任單位:相關市級部門、相關區人民政府)
(二)加強交流合作
引導企業“走出去”,加強與國際頂尖人工智能企業和機構合作,高質量推進對外開放和交流合作;對接國家部委,爭取人工智能領域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強與人工智能領域央院央所、央校、領軍企業等協同創新,利用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等平臺,引聚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創新創業企業;鼓勵企業、行業組織等舉辦人工智能領域“會、展、賽”等活動,加強行業協作交流。(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三)強化監測引導
建立人工智能基礎核心企業和重點項目的統計監測體系,強化對人工智能發展態勢的監測和風險防范,加強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推動人工智能安全倫理、規范方面的學術研究,加強對人工智能發展的安全倫理風險研判。促進人工智能“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發展,督促指導大模型企業落實國家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相關要求,引導各方依法依規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健康發展。(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數據局、市統計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