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再迎利好政策。4月12日上午,“上海商務”官微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做好2025年本市汽車以舊換新工作,將汽車置換更新補貼范圍擴大至外牌舊車。
“去年就有一些省市出臺這樣的政策,即在何處購買就享受何處的購車補貼政策,且很多地方對報廢或轉讓車輛的牌照歸屬地并不限制。地方政府出臺此類政策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吸引周邊省市的消費者將購車消費落地到政策出臺地,從中也可以看出各地對促消費的重視程度,通過此類政策吸引周邊消費者到當地購買。”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今年1月17日,商務部等8部門出臺《關于做好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明確報廢更新和置換更新補貼標準、補貼方式等明細內容。隨后,全國各地政府積極響應,紛紛推出具體措施,目前已有多個城市推出相關政策。
郎學紅告訴第一財經,去年已有部分地區放開牌照所屬區域的限制,上海推出新政策后,預計今年會有更多省市跟進。她認為,擴大汽車市場總需求,核心還是要釋放潛在消費需求,既要提振消費信心,也要消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出爐,其中,聚焦提振汽車消費,新車、后市場、政策、技術等多方面利好政策。在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方面,方案明確提出,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地方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汽車等大宗耐用消費品綠色化、智能化升級。
郎學紅表示,去年國家統籌安排15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大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由于政策逐層落地后時間相對較長,最終這筆專項基金實際上還有所結余。今年國家繼續安排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用于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而政策落地更早,有望更大程度上激發市場活力。“方案的核心在于在穩住產品類消費的同時,更大力度釋放服務類消費需求,增加優質服務消費的供給。相較于汽車產品等實物性消費,服務類消費領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能,亟待通過高質量供給的精準投放來激活。”
根據商務部數據,2024年全國汽車以舊換新數量突破680萬輛,創下歷史新高。截至3月16日,今年全國汽車以舊換新申請量合計超過132萬份,今年1月~2月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同比增長50.1%,其中2月份同比大增188.2%,再創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于4月11日發布的應對美國霸凌關稅倡議書顯示,我國汽車市場年銷量超3000萬輛的龐大規模、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0%的上升優勢、消費升級催生的多元化需求,皆是中國汽車業的底氣。其中,主動出擊,激活內需與優化全球布局是對汽車行業的關鍵倡議內容之一。
郎學紅認為,美國關稅政策對中國汽車生產消費影響不大。一方面,從中國生產的汽車對美國直接出口量較少,僅約10萬輛左右,且主要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制造的產品進行的出口,自主品牌出口到美國市場的銷量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另一方面,我國汽車零部件對美出口占比約15%,雖有一定直接影響,但這部分以售后零部件為主,對國內汽車工業整體影響不大。此外,我國汽車產業對進口依賴度較低,國內供應鏈能夠滿足需求,因此進口關稅增加等反制措施的直接影響也較小。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今年3月乘用車市場零售194.0萬輛,同比增長14.4%,環比增長40.2%;今年一季度累計零售512.7萬輛,同比增長6.0%,扭轉了近10年的3月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乘聯分會報告稱,上海車展的如期舉辦、各地促消費政策的實施以及"五一"小長假出游消費,將成為推動國內汽車消費的催化劑和觸發點。在國家促進內需的政策導向下,乘用車市場穩內需的效果將持續體現。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