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ACT token在短短36分鐘內從0.1899美元跌至0.0836美元,跌幅超55%,市值如煙消散。這場“愚人節閃崩”不僅讓ACT持有者血本無歸,還拖累TST、HIPPO、DEXE等多枚低市值代幣集體跳水,跌幅20%-50%不等,宛如一場加密市場的“多米諾災難”。
Binance緊急甩鍋“大戶拋售”,但社區卻不買賬:合約持倉驟降75%、做市商Wintermute鏈上拋售、多幣種同步崩盤,這一切指向更殘酷的真相——在熊市流動性本就脆弱的當下,一次風控調整成了壓倒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一幕:36分鐘的閃崩,多幣種集體“腰斬”
故事從4月1日15:32拉開帷幕。Binance發布公告,宣布調整包括ACTUSDT、1000SATSUSDT、PNUTUSDT、NEOUSDT在內的永續合約杠桿和持倉上限。以ACT為例,調整前最高持倉上限為450萬美元,杠桿最高20倍;調整后上限降至350萬美元,杠桿下調至10倍,生效時間定為18:30。公告發布時,市場尚無異動,ACT價格穩定在0.1899美元,合約持倉量維持在1.1億美元左右。然而,18:30一到,災難降臨。
36分鐘內,ACT價格如斷崖般墜落至0.0836美元,跌幅超55%。CoinGlass數據顯示,其合約持倉量從1.1億美元驟降至1800萬美元,蒸發75%,爆倉金額高達871萬美元,位列全網第三,僅次于比特幣和以太坊。與此同時,現貨市場也未能幸免,鏈上數據顯示,做市商Wintermute從Binance提取多筆ACT并拋售,散戶恐慌性拋售接踵而至。社區爆料:“ACT持倉15分鐘內蒸發7300萬美元,像是有人瞬間出貨。”
更詭異的是,這場崩盤并非ACT獨舞。同一時間,TST跌幅達40%,HIPPO下挫35%,DEXE暴跌50%,PNUT跌幅也有20%。這些低市值代幣在18:30前后集體跳水,顯示出驚人的同步性。網友驚呼:“18:30成了死亡節點,合約持倉量像被按了刪除鍵。”4月1日早間,MASK、LEVER、KAVA等代幣也接連閃崩,仿佛一場“投降式清倉”席卷市場。這不是單一項目的失控,而是系統性踩踏的開端。
第二幕:Binance的公告,大戶拋售背鍋?
面對這場混亂,Binance在兩小時后發布初步調查報告,試圖平息風波。報告稱,ACT暴跌源于三位VIP用戶在現貨市場拋售51.4萬USDT的代幣,一位非VIP用戶賣了54萬USDT,總計約105萬USDT的賣單引發價格下跌,并波及其他低市值幣。他們強調,ACT已完全流通,Binance無法限制用戶交易行為,此前多次調整杠桿和持倉上限都是“常規風控”,并無異常。公告還提到,調整期間“未發現市場異常”,并呼吁市場做市商增強流動性,提醒用戶做好風險管理。
Binance聯合創始人何一也在X平臺回應網友質疑:“ACT暴跌是否因規則調整所致?團隊在拉細節,很快回復。”白話翻譯一下,Binance的立場是:“大戶砸盤,跟我無關,我只是例行風控,為大家好。”他們試圖把鍋甩給現貨市場的用戶拋售,順便秀一把“保護用戶”的姿態。然而,這份輕描淡寫的解釋像客服機器人寫的敷衍劇本,社區的放大鏡早已對準了它的破綻。
第三幕:公告漏洞百出,真相藏在數據里
Binance的解釋看似有理,實則漏洞百出,社區的質疑聲如潮水般涌來。
首先,105萬USDT的現貨拋售能解釋ACT的55%跌幅和75%持倉蒸發?ACT市值約2億,合約持倉峰值近8000萬,區區百萬拋單就引發如此劇烈崩盤,這概率比中彩票還低。社區分析,18:30前后,ACT合約市場涌現2700萬美元賣壓,第一筆378萬賣單率先開槍,隨后173萬和390萬接連殺到,毫秒級盤口顯示,合約才是崩盤元兇。現貨市場的105萬不過是跟風背鍋,Binance卻避而不談這2700萬的“真兇”。
其次,“常規風控”說辭站不住腳。社區翻出歷史記錄:3月28日,Binance調整ACT持倉規則,從公告到生效僅29分鐘,留給用戶反應的時間短得離譜;3月31日和4月1日連續兩天變招,持倉上限從900萬砍到450萬再到350萬,而3月31日當天,ACT的價格(0.19美元左右)、持倉量(約1億)和交易量并無異常波動。風控觸發點在哪?18:30后有多少倉位被市價平倉?Binance至今未答。網友調侃:“這風控像狙擊槍,專打高杠桿玩家,散戶只能陪葬。”
最后,多幣種同步下跌暴露公告的片面性。ACT跌幅最慘,但1000SATS(跌15%)、PNUT(跌20%)等調整名單內的代幣也受波及,DEXE(跌50%)卻不在名單卻崩得更狠,而MEW(也在名單中)逆勢上漲10%。105萬USDT的拋售如何波及如此多代幣?社區推測,規則調整引發的合約平倉才是核心導火索,公告的“大戶拋售論”像個拙劣的遮羞布。
第四幕:規則暗戰與踩踏真相,熊市的脆弱縮影
既然公告靠不住,真相只能靠猜。社區主流觀點認為,ACT暴跌是一場“規則暗戰”引發的踩踏。ACT的“控盤資金”——可能是大戶或做市商Wintermute——在合約市場維持數月高持倉,試圖用“高OI超市值”的手法引爆行情。數據顯示,ACT的合約持倉一度占流通市值的40%以上,遠超正常水平。然而,熊市低迷無人接盤,Binance連番調整規則壓縮杠桿和倉位上限,這些玩家面臨抉擇:追加保證金保倉,還是市價清倉止損?
結果顯而易見,他們選了“壯士斷腕”。社區分析,這種情況下,“慢慢退出會被空頭搶跑,直接砸盤反而能跑得快”。18:30規則生效后,系統強制平倉超額頭寸,大量市價賣單涌入,觸發止損和爆倉,恐慌情緒傳導到現貨,套利者跟風拋售,Wintermute的鏈上操作加劇了崩盤。Wintermute CEO Evgeny Gaevoy辯稱,他們僅在波動后“套利調整資金池”,事后回購ACT也像在自保而非蓄意砸盤。但鏈上數據顯示,其從Binance提取并拋售的ACT高達數百萬枚,很難完全撇清關系。ACT項目方則表示已啟動調查,正與合作伙伴制定應對計劃。
這場踩踏有更深誘因。3月26日,去中心化交易所Hyperliquid因流動性漏洞被巨鯨狙擊,險些損失千萬美元。Binance或受此警示,提前調整低市值幣參數以防類似風險。諷刺的是,這“防患未然”反成地雷。社區推測,Wintermute的算法機器人未及時適應規則變化,導致拋售失控,多幣種閃崩隨之而來。有人分析:“做市商靠高杠桿賺價差,規則一改,他們要么加錢要么跑路,Wintermute顯然選了后者。”
陰謀論則給劇情加了料。有人認為,Binance聯合“華爾街正規軍”清洗老玩家:2025年2月,Citadel宣布進軍加密做市;3月,Binance清退部分做市商并凍結3800萬資產;4月,Wintermute拋售,ACT暴跌。這像“大魚吃小魚”的前奏,但證據不足。Binance未必會冒公信力受損的風險“殺雞取卵”,更可能是熊市周期與規則調整的疊加效應。社區還提到,Wintermute早在2024年11月從ACT社區錢包收到948.2萬枚代幣,若真是其做市商,這波拋售可能是長期計劃的終結。
真相指向一場“規則暗戰”引發的踩踏。ACT的“控盤資金”——可能是大戶或做市商Wintermute——在合約市場維持數月高持倉,試圖用“高OI超市值”的手法引爆行情。數據顯示,ACT合約持倉一度占流通市值的40%以上,遠超正常水平。然而,熊市低迷無人接盤,Binance連番調整規則壓縮杠桿和倉位上限,這些玩家要么追加保證金,要么被強制平倉。結果,他們選了“壯士斷腕”:18:30規則生效后,系統強制平倉超額頭寸,大量市價賣單涌入,觸發止損和爆倉,Wintermute鏈上拋售數百萬枚ACT加劇恐慌。
Wintermute CEO辯稱,他們僅在波動后“套利調整資金池”,事后回購像在自保。但社區分析,這種情況下,“慢慢退出會被空頭搶跑,直接砸盤反而能跑得快”。ACT項目方則表示已啟動調查,正與合作伙伴制定應對計劃。3月26日Hyperliquid因流動性漏洞被巨鯨狙擊的事件,或許促使Binance提前調整參數防風險,諷刺的是,這“防患未然”反成地雷,壓垮了本就脆弱的流動性。
流動性枯竭的深層危機在此暴露無遺。首先,熊市交易深度萎縮是主因。Meme幣熱潮冷卻后,ACT等低市值幣的訂單簿變得稀薄,買賣價差擴大,市場無法消化2700萬的合約拋壓。社區指出,ACT的交易深度已從年初的百萬級降至不足十萬,任何大單都能引發劇烈波動。其次,做市商的生存空間被擠壓。Wintermute拋售數百萬枚ACT后,鏈上流動性進一步惡化,顯示其可能無力或不愿繼續支撐盤面。有人猜測,做市商在規則突變和高杠桿壓力下集體“投降”,寧可清倉也不愿追加資金。
再者,散戶信心崩塌加劇了流動性擠兌。ACT暴跌后,現貨腰斬、合約爆倉871萬,散戶恐慌拋售如同銀行擠兌,市場深度雪上加霜。社區感嘆:“流動性像干涸的河床,一陣風就掀起沙塵暴。”多幣種同步閃崩(TST、DEXE等)表明,這種枯竭已蔓延至整個生態。
熊市大逃亡的圖景愈發清晰。Binance上線的新幣如BMT、TUT、NIL等“開盤即高點”,流動性僅靠短期炒作支撐,一旦情緒退潮便成空殼。ACT的控盤資金原想“爆空”,卻發現無人接盤,Binance的Meme現貨熱潮又分流資金,最終只能提褲子跑路。網友哀嘆:“交易所吃做市商,做市商吃散戶,散戶連渣都不剩。”陰謀論雖提及Citadel進場清洗老玩家,但更可能是熊市周期與流動性枯竭的自然結果。
結語:流動性枯竭下的血淚教訓
ACT暴跌是一場技術失控與人性貪婪的鬧劇。Binance的風控可能是無心插柳,也可能是暗中布局;Wintermute的拋售或許是被迫無奈,也或許是算法失靈。但這場數千萬美元的“愚人節驚魂”,以各方“責任切割”落幕,真正揭示的是流動性枯竭的殘酷現實:在交易深度萎縮、做市商撤退、散戶信心崩塌的熊市,任何風吹草動都是壓倒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
網友調侃:“炒幣不設止損,就像跳傘不帶傘,總有一天摔得稀爛。”ACT的871萬爆倉和現貨腰斬,只是這場大逃亡的冰山一角。下一波閃崩還會來嗎?誰知道呢,在這個空氣幣都能飛一會的市場,流動性枯竭時,摔下來只是時間問題。Binance需透明溝通重建信任,投資者則需遠離高杠桿、管住貪婪,才能在這角斗場里多喘幾口氣。ACT的故事,是熊市的警鐘,更是流動性危機的縮影——笑中帶淚,滿地狼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